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居然让博士王垠作出退学的决定,昨天媒体报道: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证实,该系博士生(博四)王垠日前写出一封公开信。在信中,王垠表示对学校博士培养模式不满,要求退学。(《新京报》9月27日)看到这一消息确实让人吃了一惊,但仔细想想王垠在反复思索之后作出这一决定,也许在他看来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他的这一选择折射的是教育的悲剧。
就在今年的4月4日,媒体报道了由首都师范大学和中科院联合培养的2003级研究生何苦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读研生涯。何苦说,导致他退学的直接原因是导师要求他参与的项目内容没有科技含量。他同样选择退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不满。
在强大的教育制度面前选择退学来表达不满也许是弱者的无奈,但弱者的悲剧同样是作为强者的教育的悲剧,因为教育是应该让人充满希望和快乐的过程,没有希望和快乐的教育必然预示着悲剧的结果。
当然,再多的个人悲剧也不能说明教育就是一出彻底的悲剧,因为毕竟还有很多的学子们在沐浴着教育的希望和快乐。然而,当我们反复听到或看到学子们因不满教育而退学的消息,心底自然会生出一种本能的怀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能从教育里获得多少希望和快乐?
学术论文的要求几乎是研究生们最大的不满。王垠说,清华的规定是博士生必须发4篇论文才能毕业。他认为,这些是对文章的篇数做要求,而对质量没有判断,他甚至怀疑:“学校没有能力评价学生的水平,就拿文章数来衡量,这样的毕业标准造就的是怎样的学生?”研究生们对教育的另一个不满是给导师义务打工。何苦在退学的时候说,导致他退学的直接原因是导师要求他参与的项目内容没有科技含量,只是导师的“打工仔”。他大胆地说出了心里话:“如果不退学继续学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付出很多时间,却什么也学不到,难道要我拿一个没有学问的学位证出去骗人?”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把全国的学术刊物都拿来发表研究生的论文,也不能保证人人都发表一篇,能被SCI或EI采用的就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这样的毕业标准依然没有改变。而且,随着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导师们为完成科研和经济指标,研究生成了导师的“小工”,或者导师无暇指导研究生而只好“放羊”。由此导致学生对导师和教育的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研究生们也不要一味地把不满归咎于制度,更不宜采取退学的方式逃避现实。教育缺陷的弥补和制度的完善需要过程和时间,不满和逃避终究不可能让我们获得希望和快乐。而且,研究生占用的是精英教育的资源,退学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的悲剧也许就在于我们选择了逃避!
郜书锴(浙江学生)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