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李晓玲
大冬天,李志超和怀孕的爱人在吐鲁番葡萄地里间苗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就生在冰冷的葡萄地里。一天以后,孩子夭折了。
50年后的李志超老人,早已和吐鲁番的葡农一样,皮肤晒得黝黑,粗糙的指甲缝里是黑黑的泥土。但只要一谈起葡萄,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双眼就立刻明亮起来。只有生活在吐鲁番,闻着葡萄藤、葡萄架和葡萄果散发出的特殊味道,我心里才会踏实。李老说,这就是他今生今世的葡萄缘。
李老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当时他在毕业志愿上一连填了三个新疆,然后打起铺盖卷搭上解放车。50年代的新疆正值百废待兴之时,李志超来到吐鲁番首先碰到的困难不是别的,而是最难过的语言关和生活关。啃干馕,喝坎儿井的水,睡土炕,年轻的李志超与当地维吾尔族葡农们整天猫在葡萄架下;开墩、间苗、剪枝,没多久,李志超就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成为葡农信得过的葡萄技术员。当李志超再操着流利的维吾尔语出现在吐鲁番一道道葡萄沟里时,立刻就成了维吾尔族葡农们贴心的葡萄专家。
李志超用自己的双脚跑遍了整个吐鲁番盆地几万亩葡萄园和瓜地,他和同伴们的不懈努力,使葡萄之乡吐鲁番80年代初就成为国家经贸委命名的全国葡萄基地。从80年代开始,李志超的研究转向培育葡萄特优品种,他的葡萄瓜果研究所精心培育出皮薄肉脆、含糖量高达18%的大无核白和长无核白品种,这一成果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并在全国各地推广栽种。几十年来,李老和他的同事们先后从世界各地引进葡萄品种560多个,选育优化当地品种数十个。
西北农大曾盛情邀请李志超去任教。可李老说:我是搞葡萄栽培种植的,事业的根基在吐鲁番的葡萄沟里。如果半途而废,我会终生遗憾。(编辑:许小丹)
【推荐给: 】 【】 (责任编辑:王永霞)
/图片: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