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历史重任,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在科技的牵引下,部队战斗力建设跃上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值此神州大地欢庆建国56周年之际,本刊特从涌动军营的科技大潮中采撷数朵浪花,以专版形式集中展示今年以来获全军科技进步大奖的科研成果,重点推出战斗在一线的部分科技之星立足本职畅谈科技强军的心声心语,共同敬贺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编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为“神舟”远航打造一流“母港”
●南文生 王艳梅
“5次‘神舟’飞船成功发射证明,我国载人航天发射技术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有能力完成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发射任务。”国庆前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育林信心满怀地告诉笔者。
针对载人航天发射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发射频率要求,在综合分析国外航天发射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发射中心为主研制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工艺模式,一改我国航天史上“分段水平组装、水平运输起竖”的传统模式,目前发射场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船箭垂直整体运输时,采用“光弹”状态,简洁轻便,避免了国外某些模式中将庞大设备整体运输的沉重负担。新的远距离测发模式,使一线测试人员走出了几十米深的“地下工作室”,在测发中心配置了完备的计算机测发系统和C3I系统,兼顾技术区的综合测试和发射区的发射控制,实行自动巡回检测和对关键部位的监测监控,是目前国内发射场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测发指挥人员在条件舒适的工作环境中,随时可调阅试验产品的技术状态,以备决策服务。火箭推进剂加注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全自动程序控制、多贮箱同时加注功能。独特的双面干式导流槽增强了排焰能力,为发射大型运载火箭留有余地。
为确保产品测试和发射的安全,发射场还建立了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测试了40多万组数据,可对各种不明来源的无线信号进行分析、查证与管制,并创立了脐带塔紧急撤离滑道、多层联动大悬臂回转平台和航天员地下安全掩体;脐带塔装设了避雷针等防雷保护措施。科研人员还研制出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逃逸指挥控制台,逃逸指挥控制台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1000小时,确保了待发段航天员的应急救生安全。发射场还采用煤油燃烧技术处理火箭推进剂废气,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射场的黄色剧毒烟雾,并获得国家专利。
“三垂一远”测试发射技术及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提高了航天发射可靠性,缩短了发射台的占位时间,使发射工位占位时间由以往的10至15天缩短为3天,这样,发射场仅用15天准备时间便可再次利用,为今后密集型航天发射创造了条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我军新型武器”,共找到85,70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