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 题:贸易保护“保护”了谁
作者 俞岚
华盛顿,中美纺织品谈判仍在进行。这是双方就同一问题进行的第五次磋商。马拉松式的谈判过程,让世人见识了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的博弈何其艰难。
向来信奉市场和自由贸易的美国,在处理中国纺织品问题上正在谋求“转型”——从彻底的自由贸易者变为单边的保护贸易者。这种转型与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美方代表们为了“所谓”的纺织生产业者的利益,不厌其烦,一次一次组织磋商。但对国内消费者和零售商日益高涨的反设限呼声,却可以充耳不闻。
二00五年一月一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中国纺织企业曾“天真”地幻想“中国纺织的春天来了”,中国纺织品终于可以顺畅地进入世界市场了。但,幻想很快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四月四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对源自中国的棉制裤子、棉质衬衫和内衣三类产品展开调查。五月十三日,美国商务部单方宣布对这三个类别的中国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五月十八日,美国追加对男童衬衫等四个类别设限。九月一日,在美国的设限目录中又新增合成纤维布和胸衣以及其他内衣两类中国产品。据讯,十月一日,美方又将对其余四项中国产品做出是否设限的决定。
设限,设限,设限!美国人显然已经把设限当成了挽救国内夕阳产业的救命稻草。为此目的,美国人甚至不惜牺牲多年来潜心塑造的“自由贸易之国”的高大形象。
但贸易保护到底保护了谁?
是纺织品制造企业?不是。虽然美国代表口口声声要维护国内纺织业者的利益,避免中国产品对其造成致命的打击。但这种所谓的保护,未免有些短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太过娇贵,亦会不思进取。美国政府保得了一时,却保不了一世。目前,美国尚可以借着“特保”、“反倾销”设置层层壁垒,为纺织企业营造“真空式”发展环境,但二00八年以后呢?
是纺织品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不是。从这些利益群体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中便可窥得真相。近年来,中国质优价廉的纺织产品给美国人送去的福祉何止万千。专家指出,在美国销售每一百美元中国纺织品,中国生产商一般只能得到十美元左右,剩下的九十美元的利润则被美国进口商、零售商等相关群体瓜分。而美国消费者也早已经被低廉的中国产品“宠”坏了,想要再回头去接受价高质平的其他产品,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经济上,显然会很不适应。
那难道是美国政府吗?可惜也不是。目前,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两国经贸博弈的重要砝码。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又拉又推”的暧昧态度,充分表明美国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的倾向。将纺织品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捆绑在一起的“复杂”谈判模式,威吓一些小国家尚且可以,但对于中国这个正在和平发展中的大国,似乎很难奏效。中美双方除了纺织品,还有其他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交流。如果仅仅因为纺织品问题,使双边关系陷入僵局,可谓得不偿失。
贸易保护到底“保护”了谁?素来以开放、精明自居的美国人不知道这次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