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力排名为何下滑 (记者 丁喜刚 )
世界经济论坛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在117个经济实体中竞争力排名第49位,比去年下滑了3位。报告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评分不高是影响其全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项目”主任奥古斯托·洛佩斯—克拉罗斯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对信贷增长的控制以及2004年需求旺盛导致通货膨胀加速等因素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不够理想。
克拉罗斯说,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成分完全反映了结构方面的因素。近20多年来,中国逐步取消了畸形的资源分配制度,实行了更加开放的政策,消除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经济的严重干预和扭曲,一种潜在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他说,中国成千上万的人从劳动生产力极低的农村转移到生产力较高的城市,大规模的都市化进程这一结构性的转变增进了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中国每年有2%到3%的经济增长率得益于这种国内移民的进程。
克拉罗斯指出,尽管中国在过去20多年中经济快速发展,在减轻贫困程度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中国并不能保证这种高速增长能永远持续下去。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保护主义正在抬头,这使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与此同时,中国自身还要面对许多挑战,仍受到多种结构性缺陷的制约,诸如改善银行体系的效率,更好地规划社会基础设施,改善卫生和教育系统质量,健全现代的养老和失业保障体系,保证人力资源持续发展及改进法治等方面。他强调,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和解决好上述问题,就会妨碍中国跻身全球最有竞争力经济排行榜的顶级层次。他说,全球竞争力排名是一项根据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根据目前经济增长率的综合评估。
克拉罗斯在谈到芬兰近5年中第四次在“成长竞争力指数”中位居首位的例子时说,芬兰不仅在宏观经济管理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公共机构质量的评估方面也得到非常高的分数。此外,芬兰的私营部门也展现出采纳新技术和扶植新文化的趋势。而排名末尾的津巴布韦的世界经济竞争力急剧下跌,主要反映其公共机构环境的持续恶化,包括产权得不到保护、法治遭受破坏,以及这些因素及其它因素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克拉罗斯还将中国同印度作了比较。他说,近年来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但同样存在继续受制于多项体制的不足,影响了它们在全球最有竞争力经济体排名榜的位置。中国和印度今年全球竞争力的排名分别为第49和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位,而印度却上升了5位,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评分略有下降,而印度在技术领域方面排名较高。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但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咨询机构,26年来每年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通过指出各经济体的优势和劣势,为决策者和商界领袖提供参考,协助他们改善经济政策和机构改革的决策。排名的基准包括每个被评估的经济体所公开的统计数据、各国及地区领导人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其它各国合作机构对该报告所包括的各经济体状况进行的一项综合评估。评判指标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各项要素、为发展提供支持的公共机构质量以及技术完备性和创新水平等3个方面。今年参加全球竞争力排名的117个经济体包括了新加入的14个国家,其中有排在中国前面的卡塔尔(19位)和科威特(3位)。因此,中国今年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实际比去年仅下降了一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