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思 郁
本雅明的这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并不能算作新书出版。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国内曾经有过著名学者张旭东的译本,被收录到当时思想界盛极一时、由甘阳和刘小枫主持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主持的大型图书“西方学术文库”,并由三联书店出版。
但这本书在新世纪里的重新编译和出版,更加耐人寻味。上世纪80年代,甘阳和刘小枫主持“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翻译并出版了众多西方哲学和学术名著。那时张旭东编译本雅明的《发》是作为学术性著作出版的。现在由王才勇翻译的《发》,被收到江苏人民出版社“汉译精品”丛书中,与张旭东的译本就有了很大不同。从装帧看,王才勇的新译本更加接近通俗读物,包装精美,纸张昂贵。这样包装的书籍令我有一种错觉,这书不是被阅读的,而是被购买后作为装饰的,你不可能将它和严肃的学术著作联系到一起。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文化批判的早期代表,本雅明在著作里无时无刻不对现代主义文化进行批判,对商业化社会使人变得异化和疏离,更是厌恶有加。但是,他自己的著作以此等面目出版,恐怕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分析这本书更加有意思。本雅明并未写过题为“发”的书,是后人根据他生前拟订的一个题目精选的三篇论文组合而成。这三篇论文分别是:《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和《巴黎,19世纪的都城》。a所谓“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就是波德莱尔。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断定,这本书就是评论波德莱尔的呢?不尽然也。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有句话,用到这里非常合适,他说:“当我们分析文学时,我们是在谈文学;当我们在评价文学时,我们却是在评价我们自己!”本书的译者王才勇在前言中也认为,尽管本雅明的著作主要是以文学或艺术为主题,但他对艺术现象的思考“主要关心的并不是孤立的艺术现象本身,而是由该现象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他总是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放到其所处社会中去考察的”。正如当今德国研究本雅明的学者所认为的,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试图描述和说明19世纪人的经验和感知方式发生的变化。
这就涉及到本雅明在《发》中所着重阐述的一个意象:闲逛者。其实,本雅明本人就是一个都市中的闲逛者。有人统计过,本雅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旅馆或短期出租的小出租屋里。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巴黎,不但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都市,同时也是本雅明最喜欢的一个城市。在巴黎居住期间,本雅明利用他的直觉,开始对现代人居住的都市进行研究。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闲逛者并不是出于日常需要,他们在人群中行走是想不断遭遇刺激。这种刺激来源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巨大压力,让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根本无暇与身边的人交谈相识。人们每天遭遇到这么多人,彼此照面并不攀谈,彼此不了解对方,但是必须安然无恙地相处,这就要求个体面对他人能迅速作出反应,以获得自己生存的空间。这是现在都市人独特的心理体验。本雅明认为这种体验才是发达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不同。现代都市中的“闲逛者”与其他行色匆匆的人不一样,他们虽然置身人群,但又与融在人群中的人拉开距离。他们是这个已经被逐渐异化、逐渐商业化的现代大都市中唯一保持着清醒和冷静批判状态的人群。
对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都市,他们永远是闲逛者。而对于他们自己,他们永远都是自己。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闲逛”,共找到670,50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