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资深职业测评专家庄明科先生,首先请庄先生跟网友们打一下招呼。
庄明科: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9月22号,上海青年报有一篇报道“为了梦想他选择不做白领在家啃老”,经过搜狐网转载以后在广大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与此同时,搜狐网联合上海青年报进行了一项调查,关于大学生或者青年啃老现象的调查,目前已经有超过一亿七千名网友进行了调查,并且有70%以上的网友认为身边存在着啃老现象,您对这个现象是怎么看待的?
庄明科:看到这样的评论也挺多的,包括现在考研的同学里面如果说对啃老这个行为有一个描述的话,他们大多数都存在着这种现象,他们毕业之后没有收入,靠家里支持,啃老的群体是非常多的。
主持人:根据一项调查,200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工作技巧,找工作比较困难,是他找工作的一大障碍,您认为这个障碍应该怎么克服?
庄明科:这种障碍的克服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各方面的问题,认清自我专长在哪个方面,这个很关键,你的特点在哪里。另一方面,认清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各个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如果二者融合比较好的话,就会好一点。认清自我这一块,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解决。第一方面可以做一些自我的探索,在成长过程中找出20件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例子。找出来以后在20件事情里面发现共同的东西,共同的东西是你追求你擅长的。这是非政治化的自我探索。
政治化的自我探索是职业测评,网上有很多职业测评工具,你在哪些方面擅长,适合哪些职业。这是第一方面了解自己可以做哪些工作。第二方面要去了解工作,你发现自己做了一个报告显示应该适合七八个职业,但是七八个职业不是特别了解怎么工作的。这中间里锁定两三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去看看,这样比较好一点。认清自我职业,向别人投简历的时候,展示都是该职业需要方面的能力比较好一点。
主持人:据上海青年报报道,有一位年轻白领学的是新闻专业,他想成为一个传媒人,但是他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外企航空公司,工作以后每天就是打电话接电话,觉得这个电话很无聊,他就辞职回家,每个月从爸爸妈妈拿两百多块钱的生活费。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庄明科:关键是看他在这个阶段,比如他在家拿两百块钱的阶段干什么,想什么很关键。大家拿了两百块钱,可能做的工作不一样,有些人很消极,有些人很积极。积极的话,拿到两百块钱不断地提升自己,这只是一个暂时现象而已。他把自己所有的生活支出压缩到最小化,然后在其它方面提高自己,过了一年提高了马上去找一份工作,去发挥自己,这样是比较积极的态度。如果拿了两百块钱安安稳稳过日子,什么工作也不去找,那是消极的,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主持人:上海青年到报道,有一个女孩大学毕业以后因为自身肥胖,因此产生了自卑感,不愿意找工作,在家里面成为啃老族。是不是在大学生中或者青年群体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因为对自身条件很不满意,产生依赖心理,依靠家长。
庄明科:其实这个问题,表现出来是对自身长相上的不满意,很多人比如男生也有能力方面的不自信,两者看起来不太一样,其实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在里面,对自己的某项能力、某项特质不满意,生怕别人讽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退缩回去了,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关键一点在哪儿?不能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只是从一个方面否定掉自己,在一个不好的地方,相对比较差的地方否定了自己所有的优势。其实他对自我的审视,对自我的探索,对自我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需要从多个角度做一个探索。其实能发现很多? 的,比如他胖,可能不算是很大的缺点,但是他还有其他的优点,比如成绩比较好,比较能关心别人,或者在艺术方面或者做事比较有责任心。如果不去这么想的话,光停留在很大的缺点上面那就很麻烦了,始终不能提高自己。
很多人碰多问题以后,一下子退缩到家庭里面去,依靠父母。其实跟东方文化还是有关系的,西方文化是个性主义文化,强调的是个人。而中国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自我概念里面他的“我”字包含很多东西,包含很多关系在里面。“我”包含了父母还有很多关系在里面,“我”的概念是很大的。碰到困难的时候,更多依赖父母兄弟姐妹,依赖的时候他感到也不是依赖其它什么东西,也是依赖自我,只是一个更大的自我而已。他依赖的时候很心安理得,觉得就是应该的。
如果是西方的话,“我”的概念范围很窄,东方和西方自我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西方很强调福利、保险,除了自身可以依靠之外,对其它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靠我自己投资回报。中国不一样,很多保险都是靠推销的,跟中国的文化有关系,更多依赖集体来解决个人问题,这时候责任感就不是特别强,把我自己的责任扩散为一个群体的责任。我如果没做好,大家应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我应该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啃老群体”,共找到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