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航天城独家专访“神五”总设计师戚发韧:
新快报酒泉发射基地专电 (特派记者 梁健中 温建敏)昨日上午,记者独家专访了“神五”总设计师戚发韧。已经72岁高龄的戚老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谈起即将升空的神舟六号飞船来兴致勃勃。
扶上马,送一程
记者:戚老,您是“神一”至“神五”系列飞船的总设计师,在这次“神六”发射中,您主要承担什么工作?
戚发韧:我现在是顾问。主要工作都是他们年轻人在做,我们换班,我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呵呵。这次发射我就一直在现场,发射成功后我就退了。
“神六”预定12日发射,谁上太空最后定
记者:“神六”预定哪天发射?
戚发韧:12号吧。现在飞船和运载火箭已经垂直组装、测试完成。明天(即今日———10月7日)垂直转运到塔架处,准备发射。但如果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射日期随时可能推迟。
记者:能透露谁执行“神六”飞行任务吗?
戚发韧:现在三对航天员还在积极“备战”,接受严格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测试,谁上现在定不了,看哪一对的状态最好,心理素质表现最佳、最平稳,哪一对就上。
航天员不用吃冷饭
记者:整个“神六”系统和神舟五号有什么不同?
戚发韧:从发射环节来说,我们新增了两项技术。一个是在火箭和飞船“船箭分离”的结点上安装了可视系统,我们在地面就可以看到火箭“打”(发射)出去到达预定高度之后,飞船是否能顺利飞出去。
另一个是在飞船的逃逸塔上增加了火路保险系统,加大对航天员的安全保障。
记者:飞船内部有变化吗?
戚发韧:“神六”比“神五”要增加很多实验设备和探测仪器,因此飞船的布局和状态都要改变。飞船返回舱是按照3名航天员的位置来设计的,这次上两人,里面的空间是够的。上次杨利伟返回后,说他升空后曾有一段时间感到心脏稍有不适。我想这次神舟六号的舱内设计做了一些改进。
两名航天员呆在直径只有2.5米的返回舱里,长时间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使舱内温度升高,对仪器和航天员来说都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为“神六”安装上了“空调”,可以吸收热量,维持舱内恒温。另外,飞船上还装有氧气供应系统,既可以散播氧气,还可以吸收宇航员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
杨利伟一个人在飞船上,不需要热饭,一天就凑合了,而“神六”两人五天,所需要的水、食物的量都很大,不能吃冷饭,还要有睡觉的地方,这一套设备都要齐全。
航天员将脱了太空衣做实验
记者:这对两名航天员的操作要求就更严了?
戚发韧:“神五”经受住了考验,但是并不能真正测验人类在太空生存的能力。杨利伟在飞船内坐着,不用脱太空衣。但“神六”两名航天员在天上要呆5天,而且要从所在的狭小的返回舱中“飘”到下面空间较大的轨道舱中,要热饭、上厕所,还要脱了太空衣做实验,回来还要把太空衣穿上,这一套动作都是以前没有的。去返回舱要把门打开,回来的时候要把门关好,还要关严实,关不好,漏气了,就全完了。这些动作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
探月计划正在准备中
记者:“神六”航天员飞行期间将在飞船上做哪些民用科学试验?
戚发韧:会做100多项科学实验,但民用的会少一些。
记者:“神六”之后还有“神七”、“神八”吗?
戚发韧:有。太空行走、空间对接等进一步的研究在同步进行。
记者:估计“神七”发射与“神六”要相隔多久,何时能升空?
戚发韧:两年吧。
航天功臣:戚发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1991年起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1999年12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戚发韧曾参与研制我国十一颗人造卫星,是我国最早的航天人之一。
戚发韧是东方红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国内卫星通信工程第一副总设计师,风云二号卫星气象工程副总设计师,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总设计师,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神舟一号至五号系列飞船总设计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神七 神六”,共找到1,27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