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自古以来,崇明的村民习惯于将生活垃圾倾倒在屋前宅后、河道边或田头,天长日久,垃圾变质腐烂,臭气熏天,甚至堵塞河道,河水变得黑臭。如此卫生现状引起崇明县政府的重视,从去年开始,农民的生活垃圾终于走上了统一回收管理的轨道。现在,河道干净了,农民的屋前宅后也整洁了,希望贵报记者能来看看。读者季庭彪
调查附记
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接到来信,记者走访了崇明县新河镇群英村。一上岛,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是整洁的乡间小道,身旁有清澈的小河,远处是绿油油的农田,令人心情愉悦。不知不觉已到了群英村,只见农民家门口都放着一蓝一绿两个垃圾桶。村民黄阿婆告诉记者:“从前,我们的生活垃圾到处乱扔,环境一塌糊涂。现在好了,政府发了两个垃圾桶,蓝桶扔剩饭剩菜、果皮等有机垃圾;绿桶扔废纸、塑料等无机垃圾,每天一早有专人统一来收,电池还可以拿到指定地点去换钱。生活环境改善了,大家病也少生了。”
人人动手维护环境
群英村共有两位保洁员,负责收集全村870户人家的生活垃圾,每天从早上5时到中午11时多,平均每天收集约6大桶。保洁员苏庆元感叹道:“这段时间,日子过得既忙碌又充实,村民们非常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采访途中,记者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位穿着汗衫的老人,看见地上有一张冷饮纸,便上前拾起,丢进家里的绿色垃圾桶。老人说:“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不仅为当代农民造了福,也为农民的子孙后代造了福。这样的环境我们要自觉维护,不应该再随手乱扔东西了。”
中转系统覆盖全县
据崇明县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王中杰介绍,一年来,县政府在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工程建设上的总投入达1.3亿多元。政府共发放垃圾储存桶40万只,每个农户配置2只,由保洁员上门收集至村里的垃圾房,再由专用机动车将垃圾运送到指定的中转站,随后由集装箱送至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改造、新建480座垃圾箱房,添置了2900只垃圾中转桶、651辆收集垃圾的人力三轮车、26辆3吨后装式压缩车、10辆8吨拉臂车,新建陈家镇、新河、庙镇、三星4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加上现有的城桥和堡镇两座中转站,建立起覆盖全县的垃圾中转系统。这种较为完善的村、镇、县三级农村生活垃圾全覆盖收集,全封闭运输,全过程管理的模式,从源头上杜绝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问题,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
本报记者 王新华
本报实习生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