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挺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近距离接触神六发射
2003年10月,载有“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被转运往发射区的情景 新华社照片
本报记者 施斌 李剑兵 郑建军为您报道 随着“神六”发射进入最后阶段,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8日下午3时,本报记者一路风尘挺进大漠深处的发射中心。
就在一天前,携带神六飞船的火箭转场到位,搭载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屹立在巨大的火箭发射架下。而随着发射日期的日益临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基地也进入了高等级的戒备状态,使记者的采访进行得异常艰难。
承担本次“神六”发射任务的基地距酒泉市区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距核心发射区38公里处,设立了承担警戒任务的哨所,没有通行证的车辆和个人一律被哨兵挡在外面。哨兵同时对准许进入的非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任何摄录设备均不准带入航天城,包括有拍摄功能的手机以及未受邀请的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设备。
据恰巧路过此处的一位通勤车司机告诉记者,连日来,各地媒体记者纷纷赶来酒泉,希望获准进入卫星发射基地采访,但大多数被拒绝入内,无奈之下,这些记者只好徘徊在酒泉市区,寻求各种途径以求得到批准。
即使得到许可进入的记者,其采访拍摄行为也要受到严格的审批,一些“违规”的记者甚至被取消了采访资格,被警卫驱逐。
征得上级部门许可,本报记者顺利通过了哨所,但被明确告知:“不得擅自拍摄、采访”。当晚,记者被安排在了指定的住宿地点。待工作人员离去后,记者曾试图近距离地一睹“神六”风姿,但核心发射区外围每隔10米就有哨兵定岗执勤,戒备更是森严。
当晚,记者在招待所内和几个先期到达的各地记者交流时获悉,在发射基地,就连用手机通讯或者无线上网,都会受到严格的监控,任何涉及有关此次发射任务的话题,在未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时,禁止与外界交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发射”,共找到6,383,62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