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军售是长期以来影响中美关系和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期,美台双方围绕6108亿新台币的“特别军购案”互动频繁,台当局和军方的一系列重大活动也与此紧密相关。
台湾要花巨资购买美国潜艇、导弹和反潜机对抗大陆
2004年6月2日,台“行政院”以大陆“制空与制海能力将在2005年到2010年间超越台湾”为由,通过了“重大军事采购特别预算案”以及“重大军事采购条例草案”(简称“特别军购案”),共编列6108亿新台币(约合182亿美元)。该案规定从2005年开始,在15年内向美国购买8艘柴电动力潜艇、6套“爱国者”Ⅲ型导弹和12架P-3C反潜巡逻机。据台“国防部”预计,第一艘潜艇将于2013年交付,第八艘将在2019年交付;6套爱国者导弹系统,将于2012年完成部署;P-3C型反潜巡逻机将于2011年全部交付完毕。该案经“立法院”通过后,就能付诸实施。为了促成这项军火交易,美台可谓煞费苦心。
美台竭力鼓吹大陆“军事威胁”。最近,美国极力炮制所谓“解放军军力报告”,声称解放军的军费大幅提升、瞄准台湾的导弹数量增加等,散布所谓“大陆威胁”;同时透过美国在台协会、智库与退役及现役军官访台等公开与私下管道,对台在野政党恩威并施,要求台湾做好“自我防卫”等。为使“军购案”在台“立法院”通过,美在2004年5月,就向台“立法院长”王金平发出访问邀请。台朝野“立委”组成的“军购访问团”访美期间,美方一面宣称会依《与台湾关系法》“保卫台湾”;一面又要求台要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美才能有效协助台湾,警告台湾不可对购买武器“迟疑不决”……今年5月,美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33位众议员,甚至联名致函国民党主席连战,措辞强硬地要求“协助”促成军购案在“立法院”快速通过……台湾当局更是为“特别军购案”大造舆论,强调所谓“两岸军力失衡”和“大陆武力威胁”。
4大因素制约,“军购案”30次被否决
然而,台湾当局主导的这笔“军购案”一直遭到国民党等台湾在野党派团体和民众的反对,迟迟无法在“立法院”通过。至今年9月,台“国防部”提交的“军购案”第30次被“立法院‘国防’委员会”否决。分析人士指出,“军购闯关”频频失利,主要有4方面原因:
首先,该案与岛内求和平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驰。陈水扁当局加大军购力度,大幅更新台军的武器装备,妄图在短期内形成局部军事优势,造成了两岸的紧张局势,这与岛内求和平的主流民意相悖。岛内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民众希望维持台海和平,两岸维持现状。特别是连宋访问大陆后,求和平成为岛内的主流民意,台湾民众反对军购的声浪此起彼伏。
其次,朝野之间内斗不休。国、亲、新三党领袖成功访问大陆,提升了泛蓝在岛内的影响力,使陈水扁当局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为扭转局面,陈水扁“批连打宋”,拒不接受三党与大陆达成的多项共识,再次引发朝野不合,这是影响军购顺利过关的重要因素。
第三,岛内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目前台湾的“国债”已达4万多亿新台币,人均负债近20万新台币。台军用于军购的3400亿新台币是特别预算,有别于每年的“国防”预算(台湾每年的“国防”预算大约是2800多亿新台币,其中约800多亿新台币用于购买武器装备),这次特别军购预算数额巨大,而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经济陷入低谷,资金问题并不易解决,当局必须以卖地、举债及释出“国营事业股票”来筹措预算资金。
另外,军购价猛涨引发疑虑。美国总统布什早在2001年4月就宣布向台湾出售上述一系列武器。按当时的行情一共是2800亿元新台币(87.20亿美元)。3年后,美国却狮子大开口,将价格提升了一倍多。这样大的价格差异使民众对军购的透明度产生怀疑,引起岛内民众的极大不满。(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