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马帮茶道·瑞贡京城”团队。
昨日早晨7点整,太行山脉还是一片灰蒙蒙的雾气,阳光尚未穿透云层。但在108国道距北京城约120公里处,路边一片宽阔的山间空地上,一声声叮叮当当清脆的马铃声已经响个不停:在10日中午进入北京境内10余公里后,经过半天的修整,云南大马帮重新踏上了征途,向北京城徐徐靠近。
120匹驮着马垛子的骡马、包括餐车和卧铺客车在内的7辆后勤车,是大马帮的全部“家当”。6位“马锅头”、37位赶马人、26名后勤保障人员,构成了马帮的全体成员。从今年5月1日起,大马帮已经跋涉了近4000公里。
头马“瓦啦”不用负重
宁蒗马帮的马锅头李文忠,总是牵着10岁的黑色骡马“瓦啦”,神采奕奕地走在大马帮队伍的最前面。看不出来,“貌不惊人”的“瓦啦”竟是大马帮的头马。
李文忠介绍道,对于骡马来说,6岁以下是“幼年”,15岁以上是“老年”,而6岁至15岁之间才是正值“当打之年”的“壮年”,适合长途跋涉。“‘瓦啦’当选头马,并不是偶然的。”李文忠有些自豪地说,大马帮成立后有人发现,只有当“瓦啦”走到队伍最前面时,马群才能停下来按秩序行进,“瓦啦”也就得以顺利成章地当选为头马。只见它身披红花、红绸,加上处于队伍龙头位置,因此格外醒目,它的身上也不用像其它马一样身负重物。
正好行至山间大弯角,回头放眼望去,100多匹骡马鱼贯而行,队伍竟有400多米长。每匹马的马背上,都插了一面黄底红边的上书“马帮茶道·瑞贡京城”的小旗。伴着“嗒、嗒”的马蹄声,整个队伍整齐又壮观。
“总马锅头”格达娜干活神速
大马帮休息和出发的间隙,记者目睹了赶马人麻利地给骡马装马垛子的风采。
大马帮每天早晨7点准时出发,上午11点左右停下午休,下午1点左右再次出发,继续行走2至3个小时,每天的行程都在30至40公里之间,除了偶尔停下修整一两天外,天天如是。
每当中午和傍晚来到休息处,赶马人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马下马垛子。马垛子的摆放没有什么讲究,只要不挡了人的路就行。
目前的115匹马中,除了15匹是备用马、没有驮货物外,其余的100匹马,都用马垛子驮着50公斤普洱茶,整个大马帮的普洱茶达到5000公斤。
大马帮唯一的女马锅头,也是整个大马帮的“总马锅头”格达娜,开始给马上马垛子了。47岁的她被称为大马帮的“明星锅头”。她非常不善言谈,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给马背铺毡子、套马缰、上马垛子、用绳子勒紧,动作一气呵成,她的眼神中也透着一股坚毅,只听“哈”的一声喘气,一个马垛子就被捆绑结束,接着就是第二个、第三个……不出一刻钟,她就给3匹马上完了马垛子。
越到人多的地方越害怕
宁蒗马帮马锅头说,没人的地方交通通畅,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反而越是人多的地方越害怕,特别是路过大城市,为了不堵塞交通,大马帮都会绕道或者等到夜里12点以后再行进。
宁蒗马帮的一名被称为“老顽童”的赶马人对此更是体会颇深。当4月初的一天,大马帮还没有走出云南时,一辆解放货车从身后飞速开来,为了抢道还撞到了他的一匹马。
看到“爱马”躺在地上,马背上的一道伤口流出鲜血,“老顽童”当时就急了,和对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对方找来6个人,用棍子将他一阵猛击,杨师傅当时就被打得跪地不起,还好没有大碍。一说起那次经历,“老顽童”就称,此后听到汽车声音就怕,“怕又把马撞伤了。”他说,出发时的120匹马现在只剩115匹,其中有一匹就是被汽车撞死的,其它的4匹都是劳累过度而死。
此后,“老顽童”也收敛了一些脾气。他说,从此他绝不多说话,一心只想“凭着良心把这次的任务好好完成了”。(本版文/本报记者 甘润泽)
云南马帮进京
此次进京的马帮是由云南的贡山马队、宁蒗马队、墨江马队、施甸马队、象明马队和腾冲马队六支马队组成。马队从云南省思茅市普洱县出发,途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预计本月13或14号到达北京八大处。
主办方介绍,此次马帮进京一是再现166年前云南马帮进京献茶的历史,二是为希望小学筹集资金。此次驮运的普洱茶,有1000套已经在太原义卖拍得30余万元,运到北京的除一小部分供游客免费品尝外,也将进行义卖。
据了解,进京后马队将经过房山区河北镇、门头沟区潭柘寺、石景山区驼铃古道、石景山区承恩寺、最后到达终点站八大处公园。
马帮/观察
专家黄传坤——“很难找到真正的马帮了”
他认为,此次活动是一个商业行为,与历史上的马帮有着很大区别
“听说过,很有名”,这是在云南昆明做导游的周丽对于“茶马古道”的反应,而更多的内容她就不知道了。周丽告诉记者,云南人都知道茶马古道,但并不是人人都了解茶马古道是怎么回事,“我们所知道的茶马古道也是从电视剧《钱王》里来的。”她说。像周丽一样,多数人对于茶马古道的了解都是来源于电影、电视剧。
“前二三十年还有些少数民族通过马帮实现运输,但现在交通已经深入到各个地方,运输都是通过火车、汽车了,马帮基本上消失了。” 云南从事当地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工作的黄传坤博士告诉记者,即使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也很少有机会看到真正的“马帮”。
“史书上没有‘茶马古道’的说法,这都是现代人给它加上去的。”黄传坤说。他介绍,古老的运送茶叶的路线是云南、西藏的藏族、大理的白族等少数民族将茶叶运往其他各个方向,由于交通条件所限,由马驮运货物,远的可以运到缅甸、印度等地方。真正形成固定的路线是在清代以后,当时很多内地商人到当地办茶庄,茶叶生意逐渐兴起,向外输送茶叶成为重要的贸易环节。所以,所谓的“茶马古道”不过三四百年的历史。
“当时运输的货物主要是茶叶,还有其他用于对外交易的土特产。”黄传坤说,“普洱茶是云南本地产的一种绿茶,通过发酵、压制,做成砖状、饼状、沱状,这样好包装,可以方便地装在马匹侧面的两个兜里,方便运输。”
据说,普洱茶是清代以后这样叫的,当时乾隆皇帝喝这个茶觉得好喝,才有了固定的名称,叫开了。实际上,普洱茶并非产在普洱的茶叶,而是不同产地的茶叶被运送到普洱县,而后又从普洱运往其他地方,所以才有了这个名称。至今,究竟哪个地方产的茶可以称为普洱茶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于此次马帮进京,黄传坤认为,此次活动是一个商业行为,与历史上的马帮有着很大区别。(文/本报记者 刘淑清 文/本报实习记者 倪乐)
马帮/答问
普洱茶拍卖最高价每饼44800元
记者观察到马垛子是这样包装的:一把可以折叠的棕椅,以40度的折角放在马背上,棕椅两边就可以各自放置一个大木箱了,每个木箱里都有9个直径20厘米、20厘米厚的圆柱体小木箱。施甸马帮的马锅头告诉记者,每个小木箱里有7团压紧了的普洱茶叶。装普洱茶的两个大木箱上,都铺了一层厚厚的防水布料。再在上面搭上棕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马垛子。
马帮在成都、西安等城市,曾经对普洱茶进行义卖、拍卖。只不过那些茶叶都是空运到当地的,而不是骡马驮的。沿途义卖的价格是260元/饼,拍卖的最高价44800元/饼。至于进京后的义卖价,组织方没有透露。
生的普洱茶叶用马驮着行走,经不同地域不同气温的阳光、水分、自然之气的作用下的,进行多次发酵,变成真正的普洱茶。
选马
一看蹄子 二看岁数
这些要翻越崇山峻岭的马,按照什么标准来挑选呢?
经验丰富的赶马人告诉记者,一是看蹄子,二是看年龄。蹄子不正不能行远路,年龄太大太小都不适合。
大马帮所有的马都是云南矮种马,它的的优点是自身重量小,因此更有耐力,而且食量相对较小,适合长途跋涉。“大马跑一个月就不行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运茶 马帮”,共找到33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