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航天员的作息时间安排跟地面一样,基本上是按照八小时周期来安排。为保证对飞船的监控,“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是采取两人轮流休息,轮流工作,倒班的办法进行的,就是始终保持有一名航天员在返回舱值班,另外一名航天员在轨道舱内睡觉或做试验。
飞船在起飞和返回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都是呆在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在必要情况下,对飞船进行手动控制。航天员进入轨道舱中都要做些什么呢?航天员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在轨道舱里进行的,只有起飞后和返回前的饭是在返回舱里吃的。在航天飞行中所要使用的物品、食品和食品加热装置等大部分都放在轨道舱里,返回舱只放置在飞船上升段和返回段临时使用的一些设施。“神舟”六号飞船所开展的科学实验都是在轨道舱里进行的。
天员返回的时候要经过几道难关?地面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难关?
航天员返回的时候,首先要确保舱内的密封性。一方面我们舱门设计要非常可靠,另外一方面要着航天服,保证万一在泄漏的时候不会影响航天员的安全不会危及生命。这是第一个。其次,做好再入防热的热处理。返回舱在返回的过程中,因为速度比较高,飞船主要是靠大气阻力来减速,所以这个时候表面的温度非常高。“神舟”飞船经过五次飞行试验,验证了防热设计是非常好的。即便是在外壁温度在一千度以上,舱内的温度一般也就在20多度,不会超过30度。这是热的环境。第三,应对舱内的过载环境。飞船正常返回时,航天员经受的仅仅是三倍体重的重力,即:3个G的压力,相对还是比较舒适的。但是故障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十几个G这种情况。一方面航天员要做耐受性训练。通过耐受训练,应该说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第四,控制旋转环境。在返回舱开伞过程中可能返回舱会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飞船设计者要采取“减旋”控制措施,使旋转速度不超过允许的范围。另一方面,航天员本身要做这方面的训练,通过两方面的努力,旋转环境是可以克服的。第五,战胜噪声环境。在飞船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的噪声非常大,舱内的航天员会感到心烦不安,飞船在返回的时候,由于大气的作用和一些火工品的工作,同样也会产生强烈的噪声。为此,飞船研制者采取了大量的降噪的措施,保证航天员的的耐受。经过“神舟”五号杨利伟的体验,舱内噪声环境是非常理想的。第六,减小着陆冲击。应该说“神舟”飞船虽然有降落伞,但是在着陆反冲发动机不工作的情况下,返回舱撞地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正常的时候返回舱底部的反冲发动机会大大降低返回舱撞地的速度,使返回舱以每秒1米的速度落地。但如果反冲发动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点火工作的时候,怎样减小对航天员的冲击呢?“神舟”六号在“神舟”五号的基础上做了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姿态,不同的速度方向的更全面的试验,进行了技术改进,保证了三个航天员的位置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冲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