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北京时间12日9时成功升天,世人的目光正注视着中国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美联社认为,中国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两名航天员送入轨道,标志着这个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
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于今日凌晨前往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整装待命的航天员壮行。温家宝总理还对航天员说:你们驾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必将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相信你们一定会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希望你们坚定信心,沉着冷静,坚毅果敢,再创辉煌!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归来!
美联社在评价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时说,对中国来说,载人航天计划是个树立威信的项目。2003年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轨道的国家。
这家通讯社还特别关注中国关于致力于太空探索的目的的表态,中国表示,中国发展航天技术完全是出于和平的目的,它反对在那里部署任何武器。
欣喜期待“神舟”六号 一飞冲天
香港《大公报》以《“神六”升空在即港人欣喜期待》为题报道:本周内,稍为关注国家大事的市民将会有目不暇接之感: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将会发表他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而在内地,正在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11日闭幕并发表会议公报,就未来五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规划蓝图……
但对广大市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显然是将要在酒泉发射中心一飞冲天的“神舟”六号!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一举成功,举国欢腾,全球瞩目,中国从此加入“太空大家庭”,成为全球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神五”的发射成功,其“威力”足以媲美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对中国人民包括港人来说,没有比原子弹、太空飞船这些尖端科技成就更能说明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它令港人爱国情怀倍增,直到今天,首位太空人杨利伟仍然是全国亿万青少年最崇拜的偶像,回归以来香港公民教育、爱国教育最成功的“教员”也是杨利伟。
相隔仅仅两年,“神六”马上就要升空,又一次带给港人以喜悦和期望。与“神五”相比,“神六”多了一名太空人,在太空停留的时间也由1天增至5天,但从科技层面以至心理质素来说,其难度绝不能以简单的5倍来计算。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今天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可上九天揽月,继“神六”之后,还有“神七”、“神八”,“嫦娥工程”已经进入日程之内,初步拟定在2030年实现。中国要和平崛起,不要太空争霸;“神六”的即将升空,带给港人的是激励、奋发和团结。
应界定进入轨道的人的称谓
法新社发自酒泉的报道:对于一个进入其载人太空计划已经两年的国家来说,中国在如何称呼其进入轨道的人的问题上显示出引人注目地缺少一致意见。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太空旅行者大概是世界上唯一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名称的职业,这也反映出他们作为少数出类拔萃的人的身份。
有些建议——如“Chinanaut”——未能获得许多人的支持,这样就把选择的范围缩小到了两个候选名称——“太空人”和“航天员”。
“太空人”(Taikonaut)是一个两种语言的奇怪混合,由汉语中的“太空”(taikong)与希腊语中的“航行者”(naus)合并而成。中国官方人士并不特别喜欢这个新创造的词,官方报纸多半坚持用更带技术性的名词“航天员”,意思是“太空航行者”。
然而,“太空人”(Taikonaut)最终可能会胜出,因为它对于外国人来说相对比较容易发音,还因为它间接地提到了用于这个由现有的太空强国创造的职业的术语。绝大多数世界公众似乎更喜欢“太空人”(Taikonaut)。
美国称宇航员为“astronaut”,意思是“宇宙航行者”,而俄语“космонавт”(英文版本“cosmonaut”)的意思也是“宇宙航行者”。可能是出于爱国的原因,这两个前竞争对手从来没有作出任何努力来把这两个词语合并起来。相反,每一个词语已经在它们各自的语言中产生出一类词语。(完)(来源:新华网)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神六 载人飞船”,共找到24,36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