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2日电(特约记者许斌)随神舟六号飞船飞天的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他们不仅在返回舱完成既定任务,还首次进入轨道舱工作生活三天。
装修风格简约 软包装占主流
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进入指定轨道后,航天员即通过特定的程序,打开通往轨道舱的大门,开始特定的太空生活。从一端望去,轨道舱内是一条笔直的通道,各种仪器、设备、生活用品等被摆放得井井有条,并全部用隔热的帘子遮挡住。帘子上开有许多窗口,并用特殊的搭扣扣上,只有一些通风装置露在帘子外面,这使舱内显得整洁、有序。轨道舱内的颜色接近米色,让人感觉平静而有亲和力。由于在地面经过反复演练,航天员对舱内的所有设备的放置位置非常熟悉,可以轻松地找到并打开对应设备的窗口,进行相应操作。
据为航天员布置轨道舱和返回舱的设计人员介绍,舱内所有设计尽可能做到让航天员感觉舒适、操作方便。比如,在失重状态下,为了方便航天员操作距离稍远一些的仪器,还为他们配备了用碳纤维制成的操纵棒。别看棒子不长,却为航天员减少了不少空中的“飞行距离”。
睡觉只能轮流来 舒舒服服吃热饭
由于神舟六号飞船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新增加了一些仪器、设备,两个舱内的空间略显拥挤。在太空工作安排上,大多数时间两名航天员分别在不同的舱内。只有在飞船发射和返回的特定阶段,两个人才同时在返回舱。在飞行期间,考虑到始终需要有一名航天员监视飞船的飞行状况,因此在返回舱内只安置了一个睡袋,两名航天员只能轮流睡觉。
航天员发射时穿的是航天服,飞到太空后换成工作服,服装在用料选择上以纯棉为主,制服颜色是统一的蓝色。为了保暖,航天员准备了一套换洗衣服,还有手套、袜子等更换物品。有意思的是,在太空飞行期间,航天员在舱内不穿鞋,只穿袜子工作。
杨利伟在太空吃的是即食食品,并且不能加热。而在神舟六号飞船上为航天员配备的食品,既讲究营养,又考虑了口味,还是低残渣食品,并采用每顿定量供应的方式。考虑到航天员要在太空生活、工作好几天,配备的食品都可以进行加热、复水,有点像快速食品中的汤料,这样航天员每顿都能吃上热饭热菜。舱里配有一个类似于电烤面包炉的加热装置,航天员把食品盒放进去加热,加热后,食品盒会自动弹出。吃饭之后还可以使用残渣收集装置,不会让残渣满天飞,而他们用过的餐盘、餐具,用湿纸巾擦过后,即可以再次使用。
在处理排泄物设计上,排泄装置依据太空环境进行了特殊设计,还装有除臭装置。另外,航天员飞行前都要经过洗肠,这样就可以减少排泄的次数。
由于航天员生活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为了让他们感到更舒服,舱内的除湿、除热、通风调节等都由专门研制的的空调来完成。舱内的照明灯,也是经过特殊研制的,并且准备了备用灯管,可以在灯管出现故障时进行更换,保证照明灯的正常工作。
太空晕船早知道 医监设备保安全
航天员都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身体素质都不错。但由于要在太空飞行好几天,航天员可能会出现“晕船”现象,并伴随呕吐、头晕等症状。为此,有关医护人员还在飞船上为他们准备了相应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舱内设计力求人性化,各种数据一旦超标,监控设备就会自动发出语音报警,并通过颜色、语音等,提醒航天员采取对策。为了避免误操作,舱内的指令按钮都是采用按键方式。设计人员准备了140多条对付故障的措施,而需要由航天员亲自处理的不到50条,其余的故障均由地面发送指令进行处理。
为了监控航天员在太空的身体状况,飞船上为他们准备了特殊的测试“背心”,这种医监设备,可以方便测量航天员的多项生理指标,并在经过地面站的时候传回相关数据,一旦发现航天员身体有异样,地面上的医务人员就会采取相应措施通知航天员,进行治疗。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控制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正常运转的各种性能指标多达十几大类,如力学指标、工效指标、环境指标等。而对于每一类指标又分为成许多小类。以力学环境为例,就包括噪声、振动、冲击、过载、超重等十几项;大气环境则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成分、压力、辐射等。
为防止飞船在非指定落区着落,舱内还为航天员准备了救生艇,抗浸防寒服,以及求生期间需要的食品、饮水、工具、信号弹等物品;为了安全还准备了手枪,砍树的刀、野外生存用品、电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