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政策至少100年不能动摇”。
20多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已经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且还将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收益。
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在资金上严重匮乏,我们不得不采取“重商主义”的经贸政策,最大限度地招商引资,鼓励国际贸易。
我们给外资以2倍以上的税收优惠;我们特辟开发区,土地资源廉价得让人难以想像;贷款利率低廉得令人垂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执行更趋贬值的货币政策,为外资企业压低生产成本打通了一道方便之门。
于是,我们在劳动力价格一直如此低廉的时候,有了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贸易摩擦……
此外,由于来华建厂的外资多是两头(原材料和市场)在外型企业,资金的注入与抽离大多是恍然一瞬、难以把控的事,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因为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实际上还隐藏着着巨大的隐患——假如洋人“撤资”……
今天,在举杯欢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时,我们也在反思。
重新审视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过去一穷二白的窘境,中国土地上“富裕的种子”已经遍地发芽:我们有了灿若群星的富豪和难以计数的民间资本。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是否需要重新定位“外资”与“内资”的流向和用途了?
我们不能沦为“世界的蓝领工厂”,我们要争取经济自主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需要健康的、环保的、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但首先还得明白,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问题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深层动力在哪里?
这些都是事关中国经济战略安全与命运的头等课题。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3月底,我们看到,中国的外汇管理政策终于出现了“内松外紧”的趋势;7月,人民汇率形成机制出其不意开始变革;而据分析,此后,“两税并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也必将提上日程。
这样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什么?
答案是,中国的招商引资战略已开始转型!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