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啦!”从10月12日上午9时39分,神六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公开宣布开始,航天城里人们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对方宣告这一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惟恐别人不知道。
对于经历了漫长等待,并亲眼见证了胜利时刻的航天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神六成功发射更令人欣喜欲狂的了。快报记者能够亲眼目睹神六升空,并与航天人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无疑是莫大的荣幸。酒泉:此刻弱水河沸腾了
在戒备森严的发射中心以外,究竟哪一个观测点看神六发射最好?
记者到处打听后,决定到与发射中心一流之隔的弱水河畔观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7点往后,航天城里突然多了好些人,都在往神六所在的方向奔跑。公路上仍有警卫执勤,一些要道为车辆专用,行人与骑车者只得另觅小道,曲线前进。记者无心贪看小道旁那晨露尚未散尽的白茫茫芦苇丛,骑车径直往前,穿过一片胡杨林,前方已无法骑车。弃车徒步,跟着人群一起奔跑,终于看到弱水河了。
这条发源自祁连山脚下的河流,穿过酒泉市,流经张掖,到达基地,是整个基地的命脉。因其河流微弱,遇旱季上游断流时,下游便干涸,故得名弱水河。记者在河畔堤上奔跑了约三四千米,终于找到了一个视野开阔、离发射中心最近的观看点。
8时55分左右,有群众开始倒计时,大家不敢扭头。有孩子发出焦急的感叹:“怎么还不发射啊?”
突然听到发射中心传来高昂而坚定的一声:“点火!”岸边就有人喊:“发射啦!”就见火箭底部腾起一阵浓烟,大火骤起,火箭喷薄而出,一往无前地冲向茫茫太空。
所有人都抬起头,随着火箭的升高不断仰脸。仅几秒钟的时间,就听见一阵轰鸣声,那是火箭穿过大气层时的声音。这轰鸣声越来越大,仿佛自四处传来,后来连记者脚下的土地都开始震动了。火箭再升高些,依稀可见外壳的保温材料开始往下掉落。然而天上的云层太厚了,轰鸣的余音尚未平息,已经看不见神六的踪影。一分钟后,整个天空一片寂静,只有点火时腾起的那阵烟雾还在大漠边缓缓上升,不肯轻易散去。
弱水河中,水面上因强烈震动而产生的波纹,仍未平静。一无可看,一无可听了,人们还是恋恋不舍,抬着头在黑黑的云层中寻找,似乎希望能出现奇迹,还可以再看见神六穿过阴云的雄姿。记者不由开始牵挂那两位航天员,愿他们一路走好!
快报航天城特派记者吴聪灵北京:飞控中心紧盯神六
“点火!”
“起飞!”
伴随着天摇地动般的剧烈轰鸣,长征2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拔地而起,直插云天。
来自各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上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北京飞控中心,洪亮有力的报告声接连响起:
“发现目标!”
“跟踪正常!”
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从各测控站传来的火箭和飞船的飞行参数。
船箭飞行120秒后,位于火箭顶端的逃逸塔分离。140秒后,火箭下部的4个助推器在天际间划出了4条亮丽的弧线……
整流罩分离不久,飞控大厅内响起航天员的洪亮声音:“神舟六号报告,仪表显示整流罩正常分离,舷舱视景无变化。完毕!”“北京明白!”总调度一边与航天员通话,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器上刷新极快的数字,关注着飞船的一举一动。
坐在总调度后侧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席政,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地注视着来自发射场和测控站的各种信息。
发射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入轨。大厅里再次传来航天员的报告:“神舟六号报告,船箭正常分离。完毕!”
14秒钟后,一串长长的数据注入计算机。遥控机房内,软件专家欧余军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向飞船发出第一条极其关键的指令。
此时,在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版图和火箭飞行理论曲线的大屏幕上,刚才还是一个有10多层楼高的庞然大物,霎时间成了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白色线条,缓慢地向前延伸,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红色亮点,消失在湛蓝的天际。
又一个重要时刻来临了。
飞船能否进入预定轨道,对于这次神舟六号任务来说至关重要。就在船箭分离时,在与大厅只有一玻璃墙之隔的轨道室机房内,工程师陈明紧紧地“咬”住了飞船,瞬间报出了飞船的初始轨道,机智地对飞船做出了入轨判断。他身旁的轨道专家唐歌实,在忙碌地敲击着计算机键盘。在他身后,测控专家朱民才则急切地等待他的定轨结果。
唐歌实准确地算出了精确的飞船入轨参数。飞船入轨后,捕捉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少顷,大厅里传来“太阳帆板展开”的报告。
9时39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正式宣布:神舟六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飞控大厅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停泊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二号测量船这时也捕获了飞船的信息。神舟六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厅的大屏幕上,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与医学监督医生通话,分别说:“我感觉良好!”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次对话。
至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正式接管对飞船的全程遥控飞行。据新华社电【航天城传真】两万官兵通宵未眠
10月12日下午,航天城内又出现了与当日一早类似的“空城效应”,与万人空巷看神六的集中不同,这回是城内多数工作人员“下班”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累了。
从11日夜间零时许,神六发射控制平台的所有人员就到岗到位,提前9小时开始了倒计时准备工作,直至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太空轨道,熬了整整一个通宵的专家们才稍稍松了口气。
其实通宵未眠的并不仅仅是控制平台的工作人员,整个发射基地两万余名官兵,不管是一线技术人员、安保人员,还是后勤保障工作者,都为神六守候了一个不眠之夜。
至昨日下午,监测中心传来的一切数据与消息都表明,飞船飞行运转与雷达跟踪等所有情况,都在正常工作。除留守小部分人继续监测,并做好后续工作之外,其余万余名官兵都“下班”了。他们的确需要好好休息。航天城昨一片喜庆
昨日下午,东风航天城一改清晨的戒备森严,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气氛。航天城主体建筑、职工住宿区、后勤保障中心等各部门都悬起彩幅庆祝胜利。而东风航天城中小学内则传出了欢快的歌声,原来是在为宇航员的胜利归来做最后准备。
傍晚6时许,航天城内几家餐馆也早早地被订满了。原来是基地官兵们借此良机请客庆贺,一家火锅店内,一曹姓军官笑称,他中午就约好了几个同事来吃饭,其中居然有好几个说也打算请他的。理由都是庆祝神六升空。“这些天一直非常紧张,都没好好休息过。现在神六已经成功一半了,我们也该放松放松了。请客是给自己找个借口,谁掏钱已经不重要了,胜利的喜悦需要所有人来分享!”采访期间,记者就曾接到好几位不相识的官兵邀请。快报航天城特派记者吴聪灵【记者手记】梦想空间无限宽广
刚刚过去的10月12日,是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作为一个快报人,我为现代快报的6岁生日而庆祝,作为一个南京人,我为十运会在宁开幕而欣喜,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代表着中国载人航天科学技术最高成就的神舟六号火箭发射成功,又令我感到莫大的自豪。
毫无疑问,其中最值得庆贺的,还是神六的升天。能够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一伟大时刻,我在自豪之余,又比更多未能亲临现场却心系神六的中华儿女们多了几分庆幸。是啊,到了现场,你才能体会到神六升空之前,航天人那如同等待初生婴儿般的殷切企盼与祝愿,到了现场,你才能真正见证神六升空喷薄而出之际,那地动山摇九州同庆的强大气势。
更多中国人关心神六升空,并不意味着对航天技术有多了解与热衷,而是黄皮肤黑头发人们发乎血液的本能。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意味着祖国载人航天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向全世界彰显了我们祖国的军事实力与科技水平,也意味着,人类自古就有的“飞天”之梦,从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开始,到毛泽东的“可上九天揽月”,如今一切狂想,都已成为现实。
此刻,费俊龙与聂海胜的神六飞船胜龙之旅,正舒展着太阳翼,在太空中自由翱翔。然而人类探索未来、超越现实的梦想之边界,还远在茫茫太空之外。快报航天城特派记者吴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