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
人民网>>时政>>时事观察 2005年10月13日02:58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聚焦:五中全会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从五中全会看中国发展走向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
”——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年前,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号角。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我国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更快的发展。不少地方在发展中单纯追求增长规模,经济质量和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重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事故损失已占全国GDP的2.5%……
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详细
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充分肯定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会议强调,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详细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详细
评论:五中全会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倾向有利于穷人收入的增长
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预测说,“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详细
分享改革成果 兼顾各方利益
一份报告显示,一九九五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二点五倍,目前已扩大至三倍多,而城乡居民所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服务,更可谓天壤之别。
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用“改革到了真正啃‘硬骨头’时期”来形容当下情势之难,而中共高层近期的一系列讲话亦暗示中央对未来发展与改革的重心可能进行调整。>>>详细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
“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详细
专
家解读《建议》
专
家认为,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前两年高能耗产业投资过热,产业发展中一味追求规模、产量。五中全会的新精神可谓是一种及时的纠偏,《建议》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详细
回眸四中全会:
扬改革风帆 建节约和谐社会
5年来,我们经受了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克服了国内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趋势的影响,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旺盛活力和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而“十五”最后一年2005年则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攻坚年,一些多年酝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这些改革在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也在方方面面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实惠。改革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实惠?
改革推进: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全部免征农业税,还有三省也将农业税税率降低到2%以下。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与此同时,全国已经有11个省市先后出台了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各地进一步清理取消对进城就业农民……>>>详细
强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连年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高增长,这其中,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功不可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而农村人口却没有相应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农村凋敝,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必将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详细
知情权“催化”政府百姓良性互动
9月12日上午,国家保密局和民政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
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在保证知情权的前提下,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知情权成为政府和老百姓之间良性互动的“催化剂”。>>>详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