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巨龙腾飞
本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专电(前方特派记者张利民唐强后方记者王红)12日上午9时整,在东风航天城的弱水河畔,记者见证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深秋中的胡杨林梢腾空而起,飞向太空。
东风航天城位于巴丹吉林戈壁沙漠边缘,天亮时间比中原腹地推迟1个多小时,凌晨5时30分,窗外依然漆黑一片,气温已接近冰点。记者带上10多公斤重的摄影器材走出军营,天空中飘起细碎的小雪粒,寒风吹动着高大的白杨哗哗作响。
此时,激情早已在航天城人的心中涌动,记者不是早起者,街道上,警灯闪烁巡逻哨兵不时走过,手拿鲜花和红旗的孩子们匆匆跑向发射场方向。
从第一天进入这片戈壁沙漠,弱水河默默的流水与两岸满树金黄的胡杨林交相辉映的美景就让人为之心动。脑海中也早已勾画出一幅河水映衬下的胡杨林上,神六腾空而起的画面。
经过提前一天的准备,记者最终选取拍摄的地点在距发射现场以西约6公里处。6点10分,记者独自走出航天城,戈壁深处的群山淹没在浓浓的夜色里,除了耳边呼啸的风声,置身旷野真担心遇到狼群。6点50分,东方渐渐泛灰,眼前就是宽阔的弱水河,远处的胡杨林已隐约可见,在芦荻丛中前行,记者踏入了一条没脚的小河沟中,惊起一群水鸟。摸索着终于在一个土包上架起了三脚架,时间已经是7点20分,另一路采访记者已同时进入到发射场地进行采访。
天空渐渐放亮,通过长焦距镜头,发射塔在胡杨林和弱水河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神舟六号飞船上的五星红旗,清晰可见。陆续到来几个参观者,在寒风中有些瑟瑟发抖。此时雪停了,真为是否能在这阴霾的天气中顺利发射而担心。
8点46分,在东方的天空中突现一屡霞光,一群鸿雁从镜头上方悠悠飞过,莫非是在传递胜利的喜报?8点50分,前方传来消息,火箭发射已进入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在最后时刻,再次把焦点调整到最佳,精神的高度集中,让人感觉寒冷,身体随风颤抖,眼睛一刻不敢离开目镜,5分钟是如此的漫长。
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突然,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2号火箭尾部腾起了烟雾,顷刻间,橘黄色的火光照亮了远方的胡杨林,瞬间,箭体脱离开了巨大的发射架直刺苍穹,这时,传来一阵惊雷般的轰鸣,19秒后飞入云层脱离了视线。
●见闻实录
握手零号指挥员
本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专电(前方特派记者张利民陈祖强唐强后方记者王红)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监控中心外的走廊上,郭保新远远地走了过来。看上去脸色有些苍白的他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此时他已经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时年45岁的他身着军装,戴一副近视镜,一派文人气质。陪同我们的基地有关方面领导称,在这里大家很少有人喊老郭的名字,都直呼其“0号”。
“郑州日报社向您祝贺发射成功!”我们与郭保新紧紧地握手。“辛苦了,河南人向你致敬!”
在郭保新的陪同下,我们进入酒泉卫星发射监控指挥中心。
这是所有的相关系统工作人员都在同一个大平台房间内工作,具有各种监控作用的电脑一字排开。标有0号指挥员的电脑位于正中间,并正对着两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太空中传回的影像就出现在此屏幕上。
看到“0号”返回平台,人们纷纷上来将其包围,拉着手,拍着肩膀,先后和他合影留念。
“我已经完成任务了,现在神六飞船的工作正由北京方面进行,他们现在是最累的!”
●见闻实录
郑州水泥建造导流槽
图为在刚刚发射过神六的发射平台旁,站在比钢铁还硬的水泥塔基上,王上校向记者介绍:郑州生产的特种水泥真中!本报特派记者唐强摄
本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专电(前方特派记者张利民陈祖强唐强后方记者王红)亲手触摸发射架,已找不到神六“点火”时的余热。
迈步走上神六发射平台,此刻在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状态下,一股暖流顿时传遍全身,似乎与其融为一体。更没想到的是,脚下导流槽是来自我们郑州一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建造而成。作为河南人,此时此刻更为激动。
这是一个离地面16米深、直径18米长的圆形体,它的两侧从地下以弧形伸出地面。火箭点火时,火焰和热气流如果直接上升,会对火箭造成损害,而导流槽的作用,就是通过从密布槽壁的607个喷头里喷涌而出水流的压力把火焰和热气流导向发射台两侧的出口。
躬身钻进发射平台下部,在导流槽边向下看,只听到槽壁往下哗哗的流水声,圆锥体的导流槽被中间竖起的一个水泥长柱一分为二,如同鸳鸯火锅,与其稍微有点差别的是中间不是“S”形。其底部没有见到明显的水位,用手触摸,未有神六留下的任何痕迹。
“它已经完全经受得起实战的考验,无论是神五,还是此次神六的成功升天,以及无数次的卫星上天结果证明,导流槽的水泥质量非常稳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位负责人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感到非常满意,他特别说明这是郑州一家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除了质量稳定可靠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作用是减少了重复投资,一次投入可多次使用。而在国外很多国家,包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使用的则是一次性的钢铁导流槽,火箭发射后由于被火箭喷出的火焰烧毁融化立即报废,不能重复使用。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