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继续在江西抚州地区临川采访。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刘琪莲精神上受到重创,有她个人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
“这孩子,想挣钱想疯了”
“我的愿望是干建筑活干到45岁,然后回家务农,过田园生活。但我的老婆老劝我改行,出去赚大钱。哎,我没有文化,也没有本钱,凭什么成大老板?”刘琪莲的老公何水清说。当年谈恋爱的时候,他俩喜欢在歌舞厅跳舞,跳完舞在田边望星空谈理想。当时大家还小,说起将来的蓝图都高兴得不得了,兴奋得睡不着。多年过去了,刘琪莲还是喜欢去跳舞,还是爱谈理想,他却不想再提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临川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有10万建筑大军闯上海,即使是现在,南昌的每一个工地,你都能听到有人在说抚州话,要搞装修什么的,大多是抚州人。刘琪莲的丈夫何水清就是典型临川泥瓦匠,脚踏实地埋头干活,曾经走南闯北所赚的钱都寄回家修房,并没有用作事业发展的投资。刘琪莲总是说老公没本事,恨铁不成钢。刘琪莲的理想主义和何水清“小富即满”观念的对抗,使夫妻间生活中冲突不断。据村里人说,一方出去打工的夫妻间闹矛盾,大多也是因这些事儿引起的。
刘琪莲第一次去上海打工,家人不同意,但是,她还是执意跟大嫂去了。“打工回来后,钱没有挣到,倒‘挣’回一身病痛。”刘琪莲的妈妈说。刘琪莲第二次要出去打工,家人同样反对,但她竟用头撞墙,在马路上打滚的极端方式来抗争。“这孩子,想挣钱想疯了。”刘母叹息说。
家庭困难从小辍学
“没能读好书,干不了什么大事。在临川,没文化的人只能去当泥瓦工。”何水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说,言语中流露出对读书人的敬意和内心的自卑。
临川只是江西东部一个经济落后、相对贫困人口较多的小县城(几年前,临川市并入抚州市成为该市一个区),是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乡,也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故里。据史料记载:临川自古名人辈出,“名儒巨公”不可胜数。由于升名牌大学的升学率高,在临川,有1500多名外省、市学生到临川几所中学就读,学校里能听到南腔北调,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的学生。
生活在“才子之乡”的刘琪莲却没能读上书。据刘母说,刘琪莲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小小年纪要分担家务,尽管“脑子好使”,但学习成绩一般。在她读初中的时候,因为家庭困难失学,这更给她沉重的一击。
刘琪莲的丈夫何水清有五兄弟,其中一个哥哥和妹妹在银行工作,还有一个姐姐在学校当老师。何水清兄弟姐妹比较亲密,每个月都要聚会一次。刘琪莲看到亲戚们都过得比她富裕,心里很不平衡。每次聚会后,刘琪莲都会和何水清吵架,要他出去打工挣多点钱,给家人争光。看到老公不听她的,她就决定自己出去闯,没想到在外面屡屡碰壁,心情越来越烦躁。
精神问题导致三次住院
刘琪莲出去打工后,曾给家里寄过一些充满感情色彩的信,流露出对家庭温情的留恋。但何水清从来没有给妻子回过信。刘琪莲打工回来后,夫妻间的交流也没有增加,导致她经常发脾气。
刘琪莲的情绪变化,开始时并没有引起家里人的注意。后来,发现她有前言不搭后语、说话不切实际的情况后,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何水清三次带妻子住院治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每次都因为没钱医治而被迫出院。刘琪莲的母亲也对女儿的状况感到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