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款与违规担保“双管齐下”
*ST托普曲终人散
新闻分析
本网记者 周芬棉
四川托普软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托普)今日发出公告称,*ST托普曾于2004年7月15日接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都稽查局立案调查通知,经对本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稽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0月12日对公司及相关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川托普软件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曾经承载着中国软件业期望的企业,1995年风风光光地上了市,可是仅仅10年,公司简称由托普软件变为ST托普,再加星变为*ST托普,在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亏损,2005年半年报又报出巨亏之后,昔日的无限风光早已难以寻觅,到了濒临退市的边缘。
而导致今天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当数大股东占款。
据今日*ST托普的公告,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期间,托普软件(含控股子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了大量没有实质交易的资金划拨,并最终形成了这些关联公司对托普软件资金的占用。
经查,托普软件及其13家控股子公司在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期间,共向13家关联公司进行了没有实质交易的资金划拨。
注意这里用的是“划拨”,也就是说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地拿了去!
并且,托普软件在上述向关联方划拨资金事项发生时均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大股东占款已经使托普软件如履薄冰,而巨额担保更是让其雪上加霜。
据今日公告,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期间,托普软件(含控股子公司)为其关联方提供贷款担保109笔,总金额为232868万元。
在上述担保事项中,托普软件只对1笔担保(金额为12000万元)进行了临时公告,其他108笔担保均未按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由于诉讼金额巨大,主要生产性经营资产相继被法院冻结,银行收回授信,加之大量人员离职和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使软件业务及系统集成业务严重下降,ST托普的经营举步维艰。
无论关联方占用资金出于什么原因,也无论大量的违规担保如何得以发生,事实是,宋如华任董事长的那一届公司高管,对这些问题统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而且“严守秘密”,未履行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
如今已是覆水难收。可是宋如华又身在何处?曾在2004年突然失踪的前任董事长,据说在美国过起了另一种生活,以卖书卖茶为生。
是不是可以说,正是这些巨额的资金“划拨”和大量的违规担保,一个上市公司连同它曾经的领军人物,从此就在大众的注目下了无踪影?本网北京10月13日讯(责任编辑:徐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