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见习记者 赵佳月
早晨7点,吴娟在闹钟声中醒来,睁开惺忪的睡眼,按了闹钟,窗外已经车水马龙,吴娟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又闭了10分钟。她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能再睡了,再睡就要迟到了。”闭着眼睛穿上衣服,掬了一瓢凉水抹一下脸,总算清醒一点,洗漱,在镜子里端详一下自己脸上残留的一抹青春模样,从那个不到一米高的小冰箱里拿了个苹果,随手曳过挂在墙上的包,锁门,奔向公司。
求职遭受“冷遇”
这是吴娟工作以来第156个雷同的早晨,对她来说,上班的每一天都长得一样。从武汉某工科大学毕业的吴娟,学的是工业自动化。在今年5月份的招聘会上,吴娟和班里的一个男生一同前往,将简历递交到一家机电企业,招聘方看着她的简历,然后开始摇头,但却对与吴娟同去的男同学产生极大的兴趣。看到厂家“工科重男轻女”的心理,当时的吴娟有点哭笑不得,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讽刺。后来的求职过程中,当再次被招聘方以性别的名义拒绝时,吴娟已经习以为常了。
过了些日子,好不容易有公司答应试用她了,吴娟以为终于可以走出泥泞了。然而对方要求第一个月为实习期,没有工资收入,吴娟必须直接去车间从事机车工人的操作。吴娟还是接受了。开始的日子里,吴娟和所有的工人一样穿着蓝色的厚布衣服,在轰隆的机器声里穿梭,任劳任怨,丝毫没有表现出一名女大学生的娇嫩来。然而一个月过去之后,公司并没有和他提薪酬的事,也没有把她转为正式员工的意思。6月中旬,吴娟开始失去耐心,不再去公司。
经历“蜕变”之痛
理工科出身的吴娟其实是个安静的女孩,少言,爱看书,读过许多文学名家的作品。一度喜欢一个人写自己的故事,先是在BBS上,接着是自己的博客。“在她的故事里这样评价自己走出校门的这场‘蜕变’之痛。对我来说,走入大学校园是一次成长;走出大学校门也是一次成长,这两次成长都是疼痛。”
工作如同是新生,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都有过或长或短的新鲜感,但是要不了多久这种新鲜感就会被工作的困乏取而代之。摆在吴娟面前的首先是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出生于江南的吴娟对这个陌生城市的最初感觉非常糟糕。当她在机场路的城中村里栖息下来之后,随之而来的频繁的偷盗让她不得不每天紧锁大门,出入都将警戒提到最高,甚至养成了不分场合将自己的包紧紧抱在胸前的习惯。所幸,广州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吴娟慢慢习惯了下来。
记者观察
一飞冲天需先鹰隼试翼
在记者身边,有一群刚毕业就失业的人,他们被称为“新失业群体”,是相对于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而言的。用专家们的话说,“新失业群体”是城市里的年轻失业者,他们大多是受到“小皇帝”一般呵护的独生子女,在应试教育中成长,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后即加入失业行列。他们大多剩余80年代,在这群人中特立独行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幸运一点能有个职业的,也很少能将自己的青春朝气在自己所热爱的岗位上发挥尽至。
他们将第一次如此真切的体会到生存的压力,这种压力或许会让他们呼吸困难,从此奄奄一息,或许可以逼迫他们一飞冲天。现实虽然有点无奈,但这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就像鹰隼试翼般需要锻炼,面对挫折应还击以乐观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
三种非自愿失业情况
据了解,目前大学毕业生非自愿失业情况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包含部分周期性失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