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飞船既是航天员的家,又是工作室。虽然轨道舱和返回舱内部加起来的有效空间也不过10多立方米,但在设计人员的巧妙“装修”下,600多台设备各归其位,航天员工作生活十分方便舒适。
杨利伟夸赞航天椅舒适
神舟六号的多项改进,源于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时的一些感受。杨利伟认为神舟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却是用绳系口的方式更方便。
神六工程师据此调整了航天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关系,并为航天员制定了如何找到最佳观察位置的办法,至于袋子封口处则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
具体负责航天座椅的602所机电设备制造厂厂长王林告诉记者,航天座椅从设计、工艺制造到检验,共有10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了研制,座椅上所有的原材料都来自中国。采访中记者获悉,航天座椅的重量大约10余斤,其价值相当于同等重量的黄金。
座椅中包括了对航天员的身高、体重和体形等分析数据。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在航天座椅上有一块衬垫,依靠衬垫,可以调整航天员的身材和缓冲。
舱壁用颜色涂出“天地”
航天员失重状态下脊椎和四肢自然弯曲,体姿介于坐姿和站立之间。飞船上所有抽屉、柜子、扶手、操作台等都不能按地面上人的坐姿和站姿的高度来计算,而以太空中人体姿势为依据。
太空失重状态下,没有上下之分。为了照顾航天员在地面养成的习惯,轨道舱舱壁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代表“天”或是上的部分涂成了米黄色,代表“地”或下的部分涂成深棕色,中间是过渡颜色。
特制灯不刺眼无阴影
舱内使用冷光源的荧光灯,明亮而不刺眼,灯管的外面还配置了有机玻璃灯罩,上面刻有深度不一、有规则的花纹。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收集灯管破裂后的碎片,二是使亮度二次均匀分布,保证舱内物品的颜色不失真。航天员正常视野里看不见光源,但又不会因设备或人的遮挡,使仪表出现阴影。灯的亮度还可以手动调节。本版专题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