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
据《新京报》10月10日报道,由国内一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在评选出的“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中出现了一些人们不太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名字,而华山、庐山等自古闻名的名山却遗憾落榜。华山、庐山是大众公认的名山,却被排除在此次评选出的最美名山之外,这多少让人有些诧异。因此在评选结果公布后,立即引起各方人士不少质疑。笔者注意到,在这些议论中,有相当一部分评论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某些知名度较高的名山落选的原因上,甚至由此发出对这些名山“大腕”的人文环境、市场开发与经营理念等方方面面的诘问。在笔者看来,这种理解思路未免过于片面和情绪化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此次的“十大名山”评选活动是由相关媒体主办,它的评选程序设置、操作主旨与理念、品评思路等,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姑且不论此次评选标准的客观性如何,其实“名山”之谓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它掺杂着太多感性的情趣,就如世人对“名人”、“名角”的判断一样,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着不同的感性判断。即使是约定俗成的判断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价值判断、人文情趣、审美标准等方面也会有所变化,对某些自然风景的评价尺度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果我们翻开旅游界的各种“十大”典册,便会发觉,今日的“十大”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十大”名录之间的变化很大。这是否意味着,上世纪曾登上“光荣榜”而今朝已下榜的那些自然景区在品质、风貌的知名度、形象号召力上已大大落伍了呢?我想,显然不是。不变的山川丽影,变化的休闲审美方向,这也许是排行榜潮落潮起、各领风骚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大张旗鼓进行“排榜论英雄”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山到底是什么?人们眼中的山到底是什么?我们知道,山川的生命史远比人类长久,山是地球地质运动的美妙产物。它的高大伟岸,它的幽静玄妙,它的雄浑野趣,总会令人望而兴叹,并由此激发了或亲近、或颂赞、或征服等意识。很显然,山与人,均是神奇自然的造化之物,应是和谐共存、“相看两不厌”的平等主体。人们可以用面积、海拔、风物特质来审视其区别,却没有必要以名气等世俗标准来衡量其优劣。应该说,就山川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而言,排行榜等名利之类的形式枷锁更像是一个短视的肥皂泡,我看,并不能给这个品味各异、审美多元的世界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山的个性化审美形态是多姿多彩的,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理由以自己欣赏的方式步入它的美感深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其实,我国有许多称不上“名山”的大山,在排行榜设计者看来,它们也许“默默无名”,可在其他人眼里,它们却很可能是美丽无双、魅力无穷的。因此,对“十大”之类的逐流务虚之举,大可不必过分在意,尤其没必要让它们给自然胜景施以功利的迷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