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而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近段时间来,关于电视用语问题,广电总局可以称得上是连施重拳,先是不准主持人使用港台腔,现在又要求电视剧不准用方言。一个“港台腔”的新规定,引发国人议论狂潮尚未退潮,现在另一个更猛的新规又接连出台了。看得出来,广电总局这回是下了狠心要在全国“推普限方”了。对于广电总局这种决心,笔者觉得有可商榷之处。
首先,电视剧完全使用普通话会并不现实。特别是在主要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的电视剧中,用方言和用普通话,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在有关反映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电视剧中,人们已经习惯于毛主席讲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话,如果让毛主席讲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仅不符合他本人的实际情况,也失去了许多特别的味道,无疑会大大削弱人物的真实感,降低电视剧的吸引力。
其次,普通话和方言都自有各自的精彩,并不能完全代替。笔者相信,广电总局不准电视剧使用方言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推广普通话,应该说,从大道理上来说,这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用错了地方。推普工作重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也同样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推普工作,让社会主义文艺受到损失。比如说,近年来在全国火得一塌糊涂的东北小品,其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广泛使用各地方言,让人们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试想,如果让赵本山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的小品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再次,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方言的存在是客观现实,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最为深厚的土壤,如果我们为了推普,将这块土壤铲除掉,无疑是相当于自断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