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深沪大市虽跌,但在低点比节前1129点稍高处便获得支撑,随后慢慢爬升,又上行至1165点至1170点区间,只是成交量已不如节前,市场热点也有所减少,周四早市略为拉高后便一路走低。不过,短期内难以产生深幅调整,总体上仍将维持在箱体之内振荡的格局之中,暂未找到突破方向。
节前有文章指出,超级机构已班师回朝,资金也多撤出股市,使游资不得不跟随而退,这引起市场较大的担心。实际上,操作上千亿元的资金不比几百万元资金,可以作短线,高抛低吸,说走就走;本次动用巨资接济几家大券商,资金存放在专门账户,主要进了几只蓝筹股,基本上不可能“趁高获利套现”,按一般的资金纪律是统统锁仓;何况超级机构的目的是维护股改期间的市场稳定,不让市场有恐慌行为,政治意义甚于经济意义,虽然其运作资金多已获利,因为千点附近的货都被其“吸干”,成本低,但也不可能大手笔兑现利润。当年香港政府与国际游资大战,买进了不少蓝筹股,之后只能采用盈科基金方式减持。因而超级机构基本上仍在场中监控,只是没有像前阶段主动进击而已。
近期B指走势明显弱于A指,国庆节后B指雪上加霜,原因是含B股公司的对价方案出台。从试点方案看,非流通股比较大的含沪B股的A股获对价大(复牌期总流通股数量仍少),但以后流通压力大。非流通股占比例小的含深B股的A股只能获认沽权证,市场反映更差。B股公司改革的困难在于原来的非流通股(发起人B股)在2000年开放B股时已允许流通,现在不可能再支付对价,而更主要的是管理层近期少有直接刺激B股的利好政策,B股股东更多地离场,股改只是一个较大的诱因。B指在最近屡屡拖低A指。
后面还有含H股公司的股改将更难,弄不好还会有国际上的诉讼或纠纷,越后面难题越多。但近期有新趋势是一些绩优公司的对价方案出台比例比以前平均值少,而股价没有太多的回落,市场已从单纯看待对价多少过渡到发掘公司的增长性,这有助于减少含B、H股公司对价少带来的抛压。一些绩优公司由于多年增发、配股,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已少,如只有40%的比例,流通股东占60%,每10送1股要支付6%的比例,如10送3股对价后控股股东只剩22%比例,有被收购可能,因而控股股东宁肯承诺业绩增长或承诺锁定更长的流通期,这样也就把业绩的潜力曝光,反而吸引一些长线机构积极入市,它们也深知控股股东一些情况,一般不会再套现,以免失去控股权。
因此以后G股数量将越来越多,能维持股价稳定的还是公司的成长性,QFII积极入市,也是多作中线考虑,于是出现了中小户大抛而机构接盘积极的情况。这样,未来股价结构将产生两极分化,而调研能力强的基金与QFII更具主动权。近期重仓股跌时无量及部分逆势而起,对股票指数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从价量分析,沪指从高处跌至1140点下便无量,再探底估计1100点附近有较大支撑力,但1180点以上套牢盘多,使大盘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箱体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