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降价药消失”,国家有政策医院有对策
医务人员透露:医生可随意改用同类高价药来替代降价药,
降价实际上是“摁下葫芦起来瓢”
10日国家正式实施22种药品降价后,记者在石家庄市一些大医院采访时发现,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普遍落实到位,但是一些医务人员透露,由于有的药品降价后利润空间变小,医院会停止使用,而用其他利润空间大的药品替代,这种变通手法将“冲淡”药品降价带给患者的实惠。
“药品价格表面看上去是降下来了,可是有的药品上了降价目录,很快就会从医院的处方和药商的供货单上消失”,河北省人民医院、省二院等的几位医务人员透露,有些抗生素类药品利润空间原本就不高,降价后就更没赚头了,靠开处方拿回扣的医生也没了积极性,这类药品自然会在医院被淘汰。几位医务人员还说,此次执行的22种降价药品,根据生产厂家不同,可以细分为400多个小品种,虽然都按照要求降价,但是降价比例有所不同,留存的利润空间也不一样。一种价格低廉的药品因降价没利润后,就可以改用那些利润空间依然大的同类高价药来替代。对此,医生可以随意掌握,实际上是“摁下葫芦起来瓢”。
一些患者反映,他们对药品降价的知情权并不畅通。在河北省二医院,来自衡水的刘先生说,他从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得知了药品降价信息,但具体哪种药品降价、降价幅度多大,他一概不知。他认为,医院应该将降价药品的品名、价格前后对比明细表开辟专栏公之于众,让患者有个参考,也便于医院接受社会监督。
专家指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医院阳奉阴违地搞花招是意料之中的事。有关部门绝不能过早乐观,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时加以解决,免得降价的威力被消解。(记者张涛)据新华社石家庄10月12日专电
点击各地
上海
消费者疑虑仍难消,医院称会监控降价药品开药数量
在上海市一些药店和医院,消费者普遍对价格上实实在在的变化表示满意,同时也对医生开处方时是否会舍“便宜”求“贵”心存疑虑。
瑞金医院药剂科一位姓徐的药剂师说,这次降价的药多是抗生素、维生素、干扰素等,目前没有发现降价药品的开药数量出现明显的浮动,过一段时间,医院还会对具体的数量进行监控。
在医院门诊旁边的瑞金药房内,涉及22种药品的标价牌也都已经换掉,开始实行新价格。不过受到多次药品降价效果不明显的印象影响,仍有消费者对此次价格调整的预期效果提出质疑。在瑞金医院门口,一位姓张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昨天下午,他父亲到医院就诊,所配的盐酸克林霉素就在这次降价的名单中,医生选择开了一种进口盐酸克林霉素,价格虽然低于限定标准,仍然相对不便宜。
(叶健)据新华社上海10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