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名制阻击短信诈骗
本报昨天有关短信诈骗的新闻调查受到读者高度关注。截至今天上午9时,共有105名读者打进本报热线,其中九成以上表示支持实行购卡实名制。
对手机短信骚扰深有体会的马先生针对有人认为实名制会侵犯用户隐私的说法反驳说:“这并不是要求企业监控用户的信息内容。全球通用户使用的是实名制,难道每一条短信都被监控了吗?”“对普通人这只是登记一个名字而已。但是对于从事欺诈等非法活动的人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和打击”。在实行“实名制”的同时,应完善相关的用户信息登记和披露制度,如对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卡等手段实施技术上的预防;规定只能由警方或授权才能索取手机卡用户的身份资料,以保护用户的隐私等。
市民王先生分析说,每一辆上路的车都必须有牌照和驾照,司机肇事自然可以依照交通法规进行管理。而现在电信企业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修路者,也是发牌照的人。现在的情况是类似‘全球通’的部分轿车发了牌照,而类似‘预付费手机卡’的部分轿车没有。正是这些没有牌照的汽车可以肆意违章,甚至干出不法的事情来。
一位刘姓公务员的话颇有代表性:应立即停止散乱销售带号手机卡,把销售权统一到通信部门自己手里。公安部门应开设专项举报中心,骗子们利用无线通讯为所欲为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天空里不该有罪恶的温床
“超级女声”火遍了全国,《梦想中国》也火爆黄金周,同样热火朝天的是参与节目的手机短信。
和这样的好节目搭车收费,好歹也算生财有道。可这些年欺诈短信肆意横行,从运营商到执法机关都说管理有难度,可也没见谁拒收这笔不义之财。更没人算算成千上万的欺诈短信发送出去后,到底是短信费用高还是骗子们的收益大。
有人打比方说,发短信就好比有人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跑在上面的汽车保不齐就有去违法犯罪的,这似乎不该由修路的人负责。可收了高速费的人总得保证路上的安全,路中间缺井盖、有石块儿,管理者搂着收来的钱偏说和自己没关系,这多少让人有种又被劫了一回的感觉。
出租房屋的人确实没能力查租房者的身份证真伪和案底,可一旦出事,房主包括派出所都会被倒查责任。权利和义务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享多大福就得承担多大的责任,光拿钱不办事儿说不过去,拿了坏人的钱帮着他们传递瞎话,这种一视同仁的服务精神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劲儿。
其实,预付费手机卡实行实名制并不难,难的是实名制会使一些人的钱赚起来不再那么方便。
离天堂越近的地方越应该是圣洁的,尤其不该被安上一张培育罪恶的温床。(记者丁文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