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总算进行了一次停电演习了。城市演习在现代城市管理中是城市政府和市民的共修课,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是经常进行的。这些城市之所以重视以公共危机为假设的演习,是因为在西方国家,政府和公众有相当普及的风险意识,“风险社会”已成为一般的社会意识。
现代城市是会经常发生公共危机的,又因城市系统的复杂,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一方面它对城市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另一方面它的危害的消减很可能是要由整个城市来承担的。因此,面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不仅需要城市政府的有效反应和组织,而且需要城市公众对政府反应的联动,需要城市公众对政府组织的支持和配合。
城市演习其实就是以假设的公共危机为情景的危机应对的预备演练,它要以假设的方式,真实地展现危机的发生,政府(包括相关的公共组织)要按照危机预案的要求实施应对。尽管政府危机预案会因具体的危机的不同而有相应的不同,但是任何应对公共危机的预案,都必须将公众放在其中。所谓危机说到底就是人的危机,危机中的“人物关系”,人是第一位的。危机预案以人为首,不仅仅因为人是危机中的最为紧要的被抢救者,而且人还是危机中最主要的施救者。
因此,城市演习不是“政府表演给公众看的独台戏”,而是“政府组织公众一起演出的大众戏”。城市演习是否成功,通过演习而检验的危机预案是否成立,最终是要看公众是否“入了戏”,是要看政府与公众的角色扮演是否合“剧本”、能否符“戏规”。
通过城市演习,不仅要使政府和公共组织具有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而且也要使公众具有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应有能力。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作为被抢救者的市民,懂得如何接受现场指挥、服从现场组织和应有的自救措施,作为可以给他人以帮助的施救者的市民,也应懂得如何接受现场指挥、服从现场组织和救助他人的措施。
广州市的这次演习还是十分简单的,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且不说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自身的实际表现,单说公众的缺位、由工作人员扮演市民,在现场看不到政府危机预案执行者与市民的互动等现象的存在,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次演习离“大众戏式的城市演习”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我们似乎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样的差距。
尽管这次演习还很简单,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它的价值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开始具备了“风险社会”的意识,开始了对城市公共危机的预防。当然,我们希望对社会风险的意识和对城市公共危机的预防的“开始”,应当是互动式的,应当是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式开始”。(赵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