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体报道,天河区龙洞街迎接卫生检查,一众商户“奉命”关门“迎客”?当然,迎接的不是平日光顾的客人,而是检查人员。
看到这则报道,记忆中有两件往日趣事浮现出来。
两年前有次坐车外出,为逃避交警检查超载,一路上车中如笔者无座站立者要严格听从售票员指挥,若闻大叫:“蹲下”,赶紧低头弯腰趴下;又闻大叫:“起来”,赶紧抬头挺胸站立。如是者多次,乖乖,下车时后背都汗湿了。
另一件大概是去年的新闻吧。甘肃省定西某县,有群众反映一公园山上没草,风景不好看,县里领导就弄了一批颜料,把山给涂绿了。
聪明人的思路看来也都是相似的,这几件事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关门-开门”简直就是“蹲下-起立”的模仿版;大门一关,门外干干净净,和涂绿的效果一样,管它里面(下面)是什么。
估计这次龙洞的卫生检查是很难过关了。媒体一曝光,这事和涂绿一样,成笑料了。但是,若不曝光,岂不是和笔者以前乘坐的车辆一样,顺利过关?而可怕的是,据媒体的报道,“没办法,大部分街道都是这样应付检查的”!“大部分街道”是否过关了呢?
可以肯定的是,若以这种运动式检查的结果作为评判的标准,必定有街道能靠“涂绿”式的“创意”混到一个合格的证明;若是总是采取这种方式,总会有人去为“涂绿”式的“创意”绞尽脑汁。事实已经证明了,如今仍有“涂绿”者在。
杜绝这“创意”,其实再简单不过了。能不能下去检查的时候不通知?假如不通知也有人通风报信,能不能在评判的标准上加上随机抽查的群众意见?笔者看过今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判模式,里面可是清清楚楚有众多需要百姓参与的评判标准,靠这种“涂绿”去蒙混过关,恐怕是没门。
无论是卫生还是其他,突击运动式的城市管理方式该早点放弃了,否则,即使评上了什么先进,弄了一个明晃晃的牌子,也没什么意思。毕竟除了那个牌子,老百姓的口中、心中,还挂着另外一个牌子。(拉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