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0月14日电(记者尕玛 拉巴 吴宇)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中国科技人员和铁路建设者在历时4年多的施工中攻坚克难,填补了中国铁路建设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在海拔4400多米的青藏铁路青水河冻土试验段,每隔15米就竖立着一根根高约三四米的铁棒。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鲁新教授介绍,这就是热棒,通过它能够起到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作用。
冻土是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冻结的状态下体积膨胀,到了夏季,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塌陷。专家认为,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路基成败的关键在解决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其间穿越多年冻土层550公里。建设部门选取5个不同冻土类型的区段、选取不同地温和地层条件下的路基、桥涵、隧道作为试验工程,设立了39项科研课题,先后攻克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使用应用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创造性地采用了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这里冰厚达150多米,在冰山上打隧道难以想像。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成立了技术攻关组,科技人员创造性地采用“随开挖、随支护、早封闭、快衬砌”的施工方案,相继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冻土防水隔热等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风火山隧道成功贯通,被评为2002年全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青藏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短期内极难恢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具有不可逆转性。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沿线分布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生态功能区,跨越五大水系。如何保护沿线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摆在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青藏铁路项目总体设计师李金诚告诉记者,青藏铁路建设者从立项开始,就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多年冻土环境状况进行了8次大规模现场调研、踏勘和采样。用获得的试验成果指导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设计和施工,在攻克生态脆弱难题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为了保护4000多平方米的沼泽湿地,首次在施工中采用了加筋挡土墙技术等。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次检查后认为,青藏铁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环保的经验,填补了中国大型工程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才凡介绍说,经过不懈的努力,青藏铁路已完工工程的优良率达90%以上。冻土区路基稳定,桥梁坚固;非冻土区工程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出现大规模冻土工程病害的可能性比较小,通行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时速可达100公里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