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记者/章文 陈萍丽 陈晨
在中国颇有争议的超级女生李宇春被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2005年度亚洲英雄并登上其封面,在国内常遭诟病的年轻演员章子怡形象亮丽地登上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新闻周刊》长篇大论地讨论21世纪会否是中国的世纪,……
当这一切突然发生在2005年,不少中国人自己也感到诧异:一向喜欢以灰色笔调讽刺、挖苦、否定中国的西方世界,何以一夜之间,像突然发现一个新大陆般,如此正面评介中国,隐含嫉妒和艳羡的矛盾心理。
这一切在吴建民院长看来,却是水到渠成,再正常不过。这位年过6旬的资深外交官,现掌管着中国培养外交人才的最高学府——外交学院。他曾在多国担任外交官,当过中国驻法国大使,对世界大局有着独到、透彻的看法。
“我1971年去美国,超市没有中国的东西;85年去美国,中国的东西进入地摊,在百货公司、超 市的地下室里。”吴建民笑着说,“我现在去美国,美国人对我说,要是给我送礼品,很难找到一件不是中国制造的。”
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彻底醒了过来,并且逐步恢复了体力,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正如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所说,“巨龙出水,融入世界”。
然而,“睡狮”清醒之日,也是“狮吼”惊人之日;“巨龙”出水之时,亦是水花溅人衣裳之时,疑虑、恐惧、不满,由此而生。
“中国威胁论”数度兴衰,绵而不绝,于今更盛,成为世界不少国家的“合唱”,虽然各自腔调不同。
在清华大学知名国际关系问题专家阎学通教授看来,今日的中国在崛起,已经超越了以往的“发展”阶段。“只要崛起,这些就伴随着你。‘中国威胁论’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中国威胁论’的消除只有到中国强大到任何人说中国威胁不威胁没有意义的时候,才会消失。就像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没有威胁论。”
今年2月,吴建民院长以国际展览局主席的身份到突尼斯访问,主要目的是想把世博会推向非洲,推向伊斯兰世界。突尼斯很重视这次会面,总理和好几个部长都会见了他。总理在会见时,对世博会的理念非常赞赏,但后来话题一转,“我们对中国非常敬佩,同时也非常害怕。”“你们太厉害了,突尼斯主要出口产品是纺织品,每年出口40亿美元,就业人口20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10。今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你们的纺织品把我们打垮了,我们怎么办?”
突尼斯总理的忧虑给吴院长以深刻印象,他很有感触地说,“各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不能用一个‘中国威胁论’来简单概括。有些人是处于意识形态的偏见,认为你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苏联过去发展起来就威胁别人,你一旦发展起来也会威胁别人;另一种是觉得你发展起来,在经济层面上确实对它造成了影响。不能将这些看法统统归于意识形态里面。”
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将中国视为前苏联的人的确错了:中国既不会在全球推动反美意识形态,也不会反对民主;中国既不反对资本主义,也未致力于推翻国际体系。
但中国的崛起,特别是经济的迅猛发展,的确损害了其他一些国家原有的利益。阎学通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发展理解为盖平房,那么你把自己的家盖好,院子整理干净,这会受到邻居的欢迎。但如果你盖的是摩天大楼,必然会挡住后面房子的阳光,人们就会对你不满意。”
现在的中国国内到处都在建筑高楼大厦,而在他国眼中,崛起的中国也正在这个世界上建筑“摩天大楼”,如果不注意楼距,侵犯了他人的阳光权,纠纷与矛盾也就在所难免。
2005年此起彼伏的贸易战就是例证。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崛起势头不可阻挡,更不会停止,需要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来化解与他国的摩擦。
中国的领导人显然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付诸行动。胡锦涛主席在联大会议上提出建设“国际和谐社会”的主张,标志着中国外交新方向。
中国眼中的“国际和谐社会”在美国看来,则意味着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能担负起责任的“股东”。在9月21日“胡布会”刚刚结束之际,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应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年度晚宴,并在会上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说,现在到了超越美国过去30年来对华政策的时候了,应改变过去只是鼓励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做法,努力促使以保证中国日益强大的力量产生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佐利克进一步解释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股东’,中国应当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而应当和我们一道,维护使我们从中受益的国际体系。”
在阎学通看来,中国建立“国际和谐社会”的提法有别于过去的建立“有利于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提法,中国为了促进世界和谐,将承担很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将从事很多国际维和和国际斡旋,将帮助一些贫困国家摆脱他们的债务,将采取更积极介入国际社会的政策。
“中国变成了一个更加负责任的世界大国,这样就和中国以前为了争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是不一样的,过去是只要环境有利于我赚钱,是否有利于别人就不管了。这是一个重大改变,将来我们不仅仅只考虑中国是否能赚钱,也要考虑和别国关系的好坏。过去我们只考虑能不能赚钱,其他的不重要。”
阎学通将这种转变浓缩成一句话:我们必须抬头搞经济建设。
他进一步解释,“只有抬头搞经济建设,才能知道我们楼盖高了以后会挡住别人的光,才能提早制定政策防止因为挡光带来的纠纷。而埋头搞经济建设就不会考虑你的楼会挡别人的光,别人就会起诉你,不断地打官司。”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