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记者在乌红公路上看到,标有气象部门的一辆白色公用车向主着陆场方向驶去。一位知情人讲,这是内蒙古气象台的车,从9月22日起 ,该台就已经选派了两名技术精湛的预报科技术骨干,进入主着陆场区,直接参与主 着陆场军方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工作。
“我们这几天特别紧张,周末根本没有人能休息,我们要不间断地提供气象参数。”内蒙古气象局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工作人员说。据介绍,该局从8月份开始,针对神州六号的气象服务要求,成立了区局乌兰局长为组长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神六’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预报、预测、服务、信息网络保障、天气雷达监测、气象情报传递等各项工作落实到200多人,并与中央气象台制定了上下会商方案。
气象局按照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神六主着陆场军方的要求,从8月31日起向主着陆场区提供多方面的气象服务。特别是关键要素——浅层风预报及时,从去年5月份开始,该局就与西安测控中心就神六浅层风预报服务系统的的研发进行了合作,并成功地联合研制出“921工程主着陆场区浅层风预报辅助决策系统“,服务产品直接送到主着陆场区,首次投入业务运行。“希望这个系统能在神六回收中发挥威力。”这位工作人员说。
电力、通信:随时准备投入抢修
在红格尔苏木东侧测控中心家属院后面,是一圈密密麻麻的电线杆,而且有一路线杆直接通向四五里外的测控中心的基地,并由测控中心基地向主着陆场区方向延伸。从14日起,电力部门两名工作人员开始对这一带线路实行全天候特巡。这两名工作人员和记者同在14日入住一家旅馆,他们每天早上很早就出发了,直到很晚才回来。在神六回收期间,所有涉及的重点保电范围停电检修将全部停止,将保持全接线、全方式和全保护的运行。
记者还了解到,通信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保持通信的畅通。
10月15日,记者在红格尔苏木一家饭店吃饭时遇到当地一位参与搜救任务的红格儿苏木当地官员。在与这位官员闲聊时他透露,因为神舟六号降落时间定在夜间,对于执行搜救任务的直升飞机来说难度较大,所以直升飞机配备了夜视器材。此外,飞船在夜间返回,对照明要求比较高,天太黑了可能影响它的降落,所以这次在着陆场还特意安装了红外助降系统。
看到一个黑色“大罐子”,一摸还热
在“神六”回归之前,四子王旗的牧民纷纷猜测:“神六”返回舱将落在谁家的牧场上?谁将是第一个见到两名航天员的草原人?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的大地图上,“航天飞船主着陆场”几个字被标在了吉尔嘎郎图苏木的区域。此前,“神五”就降落在吉尔嘎郎图苏木丁吉嘎查,这已经成为当地牧民的荣耀,也使牧场主人倍感有面子。他们在“神五”降落的地点建立了“神五”着陆点纪念碑,还准备建“神舟敖包”,讲述神舟飞船降落遗址和降落过程的故事,作为永久性纪念。
“神六”飞船降落地的牧场主人、第一个看到飞船、第一个看到航天员的人,将被草原人视为草原英雄,在“神舟敖包”中占有一席之地。
牧民苏和巴特尔已经修好了摩托车,他这次力争成为见证“神六”降落的第一人。“神五”降落时,他就骑着摩托车在后面追赶,成为杨利伟通过返回舱窗口看到的草原第一人。
最幸运的还要数恩其其格,“神五”落地后,她第一个赶到现场,当时看到一个黑色的“大罐子”,用手触摸还有一些温度,她从窗口里看到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人,头上戴着一个像头盔一样的帽子。“我向他招招手,他也向我摆手示意。”恩其其格说。
当地牧民说,大家都盼望“神六”降落到自己家牧场上。不过,不管降落在谁家,都是草原人的光荣,他们都高兴。
“我要骑摩托车去看‘神六’降落”
虽然警方发出禁令称:禁止任何人前往杜尔伯特草原观看回收现场。为了一睹两名航天员和“神六”的风采,当地还是有不少牧民想尽办法冒险前往。
据牧民呼和巴拉讲,“神五”返回舱降落时,根本就没有任何戒严,牧民们可以前往观看。凌晨4点多,他和朋友骑着摩托车向主着陆区驶去。他们到达的时候杨利伟还在返回舱里,他们在外边还能看到他的脸。“能见到从天上飞回来的人,实在难得,我今年还准备想办法去看。” 呼和巴拉说。呼和巴拉的亲戚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此次参与了神舟六号的回收工作,他打算到时候坐他们的车一起去。
而斯堤买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但他也不想错过观看神舟六号的机会。“我要骑摩托车去。”他对记者说。公路上会有大批警察把守,没有特别通行证根本无法通过,斯堤买的办法是,骑着摩托车从红格尔苏木正北山上的路上走过。“我准备凌晨两三点出发,等神舟六号降落的时候我就到了。” 斯堤买说。
昨天上午11时,记者得到消息,红格尔苏木所有通往主着陆场的路已被封死,每个路口都有数名警察把守。
车轮碾过的草场,牧草8年内恢复不了
回收现场每次都需要清理出两三千平方公里的范围,但因为这个地区牧民居住比较稀疏,所以只迁移二三十户居民便可,不少当地牧民十分理解与支持回收工作,配合迁移工作一直都很顺利。曾经搬迁过几次的巴特尔老人说,每次要求他们暂时迁出时,他都不会有什么话说,只不过在搬迁的时候有点遗憾,因为几次飞船都降落在他们家附近,他都不能第一时间看到飞船。
据介绍,目前,总装备部也有让当地居民整体搬迁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好的草场予以补偿。
牧民无疑是十分憨厚的,他们对飞船事业的支持也是发自内心的。过去由于当地道路不畅,每次都有当地牧民自发带上工具赶去修路,在短短时间里即修成了一条简易公路,当地牧民称之为“通天路”。当时正是牧民们自发修建的“通天路”让回收部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回收任务。
2003年10月16日,当我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杨利伟与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着陆时,不到半个小时,就有40多辆汽车、约300人赶到现场。其中,从附近赶来的牧民就有100多人。牧民们主动剪断自家草场的铁丝网围栏,扯开铁丝网迎候搜寻部队通过。但只有牧民知道,车轮碾过的草场,牧草8年内恢复不了。
10月15日,晴,大风。
虽然盖了两床被子,被窝里还是一夜冰冷。起床后,因警察盘查比较严,我从后院翻过两人高的泥墙,直奔“神六”测控基地而去。
秋天的内蒙古大草原,放眼望去一片荒凉。风在耳边打着哨卷过,带起一圈沙尘。30分钟后,我爬上了一座土丘,回身望去,原来红格尔苏木是个盆地,它的西南方有一条河,河岸旁还有大片的树林,秋霜染透层林,树叶如同被彩霞涂抹过一样,赤、橙、红、黄,参差辉映,美得让人心醉。
东南方向是停机坪,一羊倌赶着百十只羊从山坡上慢悠悠走过,和6架直升机一起,晃入我的镜头,在大草原的衬托下,画面和谐而又宁静。
再翻过两个山头,就看到了“神六”测控基地高高竖起的天线,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忙掏出相机趴在地上拍摄。这可是只有新华社和央视才能来采访的地方,作为一个地方媒体的记者,能如此近距离地采访拍摄是多么不易啊。
靠近测控基地,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十辆汽车排在一起,车身上写着“中国航天”的字样,还有一个极其粗壮的大柱子,顶着一个大“锅”直对着苍穹,估计是用来跟踪“神六”的信号接收器。
在寒风中苦挨两个小时,传完图片,我拖着冰冷的双腿一路小跑回到住处时,已是全身冒汗了。
晚上听到一个“噩耗”,16日,将要过来100多名警察彻底封锁红格尔苏木。
吃晚饭时,让老板做了一脸盆鸡蛋面条,和长需吃撑了,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吃上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