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女”刘琪莲的故事让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健康。“精神病”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令人心悸、恐慌的字眼。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被无情地归入“可怕的人群”之列,被认定为异类、怪物。许多人见到这样的人躲都躲不及,甚至有人更是以挑逗和攻击他们来取乐。专家认为,社会应给予这些人更多的关爱,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康复,尽快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关心使她融入社会
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康宁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刘奋。刘医生向记者讲了他接诊过的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在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下融入社会的故事。
几年前,刘医生接诊了一名由家人送到医院的女患者阿兰,阿兰当年才20多岁,在深圳某银行工作。家人发现她经常有一些异常的举动,在家里经常长时间地抄写东西,但写完以后又马上将内容烧掉。整个人变得很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虽然平时家里的人都对她不错,但她总是莫名其妙地指责别人:“为什么骂我?”甚至怀疑有人要害她。
他通过对阿兰进行检查和交谈后,确诊她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马上为其办理了住院治疗的手续。经过将近一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阿兰的病情慢慢好转。但阿兰的家人还是不放心,要求在阿兰出院之前给她一个融入社会过渡期,就是接她回家照顾几天,再送她回医院观察几天,他也觉得这个办法还可行。
阿兰被接回家后,家里的人费心费力地照顾她,带她到处散心、逛街,让她接触一些朋友,并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阿兰康复出院后,她原来的单位领导也对她很关心,为她调整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岗位。刚开始阿兰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感到很自卑,但她的同事经常与她聊天,消除了她的自卑心理,使阿兰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刘医生说,虽然几年来阿兰断断续续到医院治疗过两三次,但由于有社会和家人的关爱,阿兰现在终于重新融入了社会。
得到关心恢复信心
刘医生对记者说,虽然现在人们的观念改变了很多,但有些人还是对患有精神疾病者带有偏见甚至歧视,有些人还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锁在家里,这些都是不人道的做法。其实很多精神病患者是由于工作等压力造成的心理疾病,开始时都会有一些异常的举动,如果得到关心和爱护,并通过心理咨询是可以治好的。病情严重一点的,通过药物加上仪器和心理治疗,都可以治好。
刘医生说,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医院治愈后不能融入社会的原因,就是这些人缺少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因为有些患者想起以前患病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他就会感到很丢脸,心理有很强的自卑感,有时候还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多管齐下心理干预
如果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就很容易产生压抑,导致旧病复发,这也是有些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反复的原因。
刘医生说,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见与歧视,不仅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的家人也可能会觉得在社会中抬不起头。现在深圳有很多社区已经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康宁医院也有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来关爱这些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他说,精神病患者也是一条生命,他们也渴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如果社会能够抛开偏见,才能使这些人树立起信心融入社会。本报记者 陈章伟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