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隽
“亲爱的父母,现在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居然是在流泪的。”这样的“临终遗言”是一群高二学生在一片黑暗中,借着手中的小手电的一点亮光撰写而成的。前天晚上,交大附中510名高二学生通过“写人生最后一封信”的模拟活动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黑暗中只有手电光芒
510名学生静静“回顾”一生
晚上7点,学农农场里的灯一盏接着一盏灭了,整个农场一片黑暗,只有月亮的幽光。活动开始了,510名学生每一人相隔四米的分布在大操场和篮球场上,拧开手电,借着一点亮光打开教师刚发下的信封。
“如果是生命最后一天,我希望你能珍惜这段时间,思考和检视一下人生……体验人生最后一刻。”一打开信封,学生们发现自己已经提前来到“生命最后一天”,并要在一个小时内写下自己的“临终遗言”。
没有喧哗声,510名学生安静地阅读信封中的两段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材料,开始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
苍凉的“最后一天”
或想到了对长辈感恩
进入“最后一天”后,当学生动笔写给最爱的人的一封信时,很多学生都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长辈,人群中渐渐传来一阵呜咽声。
高二(4)班的戴宗琦泪流满面,她表示在学农前和父母因为一点小事而起了争执,可当她提笔要给最爱的人写封信时,她不由自主想到父母给了她很多的关爱,但自己却不懂得珍惜,不由自主就哭了。“我哭不是因为这是我的最后一天,而是想到了和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如果可能,我希望还要做爸爸妈妈的女儿。”在这份“临终遗言”里,戴宗琦诉说了自己对父母的爱。
感性的女生因为即将与长辈“永别”而流泪,坚强的男生也因为短暂的生命而动容。一名男生刚写完给母亲的信就忍不住掏出手机给母亲发短信“妈妈,我爱你”,整整和母亲短信对话了20分钟。
生命的“最后一刻”
或豁达安排“身后事”
在一片静谧的黑暗中,学生也很豁达地在“遗言”中安排身后事。“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要走了,你们不要太过悲观,太过难过,总会有这么一天。”前天恰好是高二(6)班谢忱的生日,但他并没有太过感伤,而是理智地劝诫父母。高二(4)班的殷婉婷则分配自己“遗留”的衣服财产,并提出要捐献器官。另一名女生则在“遗言”中表示自己最后一天要帮父母做最后一顿饭,然后穿上最好的衣服,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学生们告诉笔者,他们很惋惜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因为觉得这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中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完。
学校看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交大附中杜淑贤书记表示,学校三年前特意在学农时开设这门心理体验式、感悟性的课程来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她认为让学生模拟过最后一天可以让他们坐下来想想亲人、师长、同学等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哪些值得依恋、哪些值得感激,让学生学会珍惜当下的生活、学会感恩。
(新闻晨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