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30,全市400多名中小学生把中福会少年宫大礼堂挤得满满当当,孩子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大明星”们的到来。本报联合中福会少年宫、上海市宇航学会等共同举办的《“神六”功臣与上海青少年面对面暨航天精神报告会》在此举行。曾经前往酒泉基地现场观看“神六”发射的复旦专家们为小朋友讲述当时的情景,上海航天局的飞船专家则对祖国未来的载人航天事业作了展望。
重戴红领巾
3点半,当参与“神舟六号”主要设计研制工作的三位上海航天局专家,和参与航天城设计的复旦大学专家终于出现时,学生们热情鼓掌,一个个把手都拍红了。
当少先队员为航天事业的幕后英雄戴上红领巾和花环时,头发都白了的复旦规划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罗继润激动地回忆起了当年:“正好40年前,我们国家刚刚发射了原子弹和氢弹。也是在这个少年宫,小学二年级的我刚戴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40年后,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突飞猛进,我又来到这里,再次戴上了红领巾!”
勉励众学生
复旦设计院院长王新军把一架金灿灿的“神六”实体模型送给大家,勉励说:“国家的航天事业需要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日后也能为此做出贡献!”副院长周延安则为大家展示了“神秘”的航天城图片:“那里有一种美丽的绿色植物———胡杨树,它代表了希望,代表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两小时后,报告结束了,意犹未尽的孩子们纷纷围着四位专家,拿着手上的《新闻晚报》索要签名。师专附小四年级的李诗韵笑着说:“我要把这份珍贵的晚报压在书桌玻璃下,天天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作者:□记者 许可臻 实习生李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