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文学”常见 两天拍完一集———
如今,现实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占据主要的收视份额。不过,这一类的电视剧并没有让业内人士和老百姓满意。昨天上午,记者在中宣部文艺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联合主办的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座谈会上,听到专家们不是在谈成就,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上。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纷纷指出现实题材电视剧存在的严重问题,大有“炮轰”的意味。
怪现象一,“宾馆文学”与“四无”电视剧。评论家李准在发言中指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作家多住在基层或在基层体验生活一两年,但现在不少电视剧编剧主要居住在省会城市,也不体验生活,一写稿则住在宾馆。他把这样写出来的作品称为“宾馆文学”。由于和老百姓少有接触,一些编剧写出来的剧本要有力度显然太难。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胡编乱造的不少,有的仅以耍嘴皮子吸引观众。李准生动地将这类电视剧比作“四无”电视剧,即无有用信息、无新的知识、无群众智慧、无文化积淀。“如果再加上一‘无’,那就是无美感,”这位评论家说。
怪现象二,“苦难叙事”成套路。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晔原教授对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风格一式化很有看法。她举例说,包括广受好评的《渴望》等剧,都会设置一些奇怪的意外:比如说孩子死了或是离婚了,女人撑起一个家。“这种‘苦难叙事’在电视剧中很常见。”另外,刘教授还发现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把斗争哲学发挥到极致,要么是在单位争权夺利,要么就是婆媳纷争、夫妻矛盾。
怪现象三,两天拍完一集电视剧。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张明智在发言中指出,有的电视剧制作机构由于筹备仓促、与演员签约时间短和资金投入原因,一般20集的电视剧一个半月就拍完了。“这样下来不到两天就拍完一集。”
参加过“2005中韩电视剧产业发展论坛”的张明智说,在韩国,一部40集的电视剧剧本至少要创作两年,而筹备时间也会以年计。在拍摄时,进度也不会很快,比如《大长今》平均10天才一集戏。
张明智还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建立现实题材电视剧激励机制。另外,他认为,要完善剧本的评估体系和制片人持证上岗制度,规范电视剧制作队伍,不断提高制片人的综合素质。(记者 张玉洪)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