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
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作说明。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两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着重解决的,主要是经济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五个统筹”包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把社会发展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非常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的完善和发展。
“十一五”时期的经济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改革为重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
(一)在即将过去的21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社会经济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五”时期的成就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新的发展起点。
从总体上把握,“十一五”时期的任务,仍然是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继续做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篇文章的纲领性文献。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至今仍为经济不发达所困扰。归根到底,发展经济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20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这是完全正确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认识的深化,也表明政策调整的方向。要讲两句话: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在整个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都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在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还是很初步的。
(三)中国经济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建议》综合考虑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提出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大体上需要保持年均7.4%左右的增长速度。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分析,这样的增长速度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
经济发展中有不少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要避免大起大落。一方面,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宏观调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部门生产能力过剩,市场开拓迟滞,对经济下滑的危险也不能不有所警惕。国际市场石油和其他重要资源价格上涨,针对我商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国际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重要的是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供求的基本平衡,注重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城乡人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困难,主要不在于增长速度上不去,而在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应该据此确定经济发展工作的着力点。
(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许多和产业结构、区域和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有关。争取在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是“十一五”时期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长远目标的重大步骤。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水平低,是我国经济素质不高的集中表现。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是:提高服务业水平和比重以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瓶颈制约和增强发展后劲。在一、二、三产业内部也都有结构优化的问题。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现在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正是调整结构的好时机。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困难之点。根本原因在人多地少,农业不容易形成规模经营,而几亿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又需要相当长的过程。需要着重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这种战略布局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十一五”时期还不可能缩小地区差距,但有条件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支持的力度,在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良性互动机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遏制差距扩大的趋势。
(五)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构成严重制约。根本原因在于增长方式粗放。应该说,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有不小进步,20世纪最后20年以能源消耗翻一番保证了经济翻两番,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近年来资源消耗强度明显增大,能源弹性系数大幅提高,说明经济增长的成本在上升。经济快速增长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我们面临着这样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又处在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资源需求与日俱增,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加之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严重浪费,更加剧了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恶化在一些地方已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唯一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这并不是应对资源紧缺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走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
(六)从中长期发展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现在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过去雄厚得多了,但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也远比过去强烈;高储蓄率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来源,这同时也表明国内消费市场开拓的迟滞;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竞争优势,但就业压力大是困难;外部环境总体上有利,但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的提高也增加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或者缓解不利因素,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相关专题
关注“十一五”
·
坚持四方针实施五举措 十一五将驶入新发展轨道
·
北京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 经济增长速度定为9
%·
如何理解“十一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
·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
关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
“十一五”将带来哪些实惠 百姓生活将有六变化
·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将完善技术发展模式
【推荐给: 】
【】 (责任编辑:林振芬)
/图片:
· 媒体访谈:改革攻坚:开弓没有回头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