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电 今年是中国实行长假制度的第七个年头,在经历了兴奋、抱怨和无奈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后,人们对假期的认识正悄悄发生着改变。过去“一窝蜂”式的出游,逐渐被理性化、个性化和享受生活的新观念所代替,黄金周正成为一种新民俗。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人的度假方式正在转型升级,趋于理智和成熟。经过15个黄金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单纯地“赶集”式旅游度假,也不再盲目跟风或是购物,而是把黄金周看成工作和学习间歇中的长假,从适合自身的角度出发,自由安排、有效利用时间,理性消费,充分品味现代社会带来的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
随着国内有车族的日益增多,许多游客开始青睐“自驾游”,本次黄金周自驾车旅游人数大幅攀升就是一个佐证。北京、沈阳、西安、杭州等大城市的中短途旅客流比平时增加40%以上。此外,红色旅游是今年旅游的主旋律,今年各地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十一”黄金周期间,贵州遵义会议、黎平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累计超过4万人次,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也是游人如织。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日前表示,经历了15个黄金周以后,中国的黄金周制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他表示,目前黄金周制度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黄金周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增强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假日经济的“新引擎”。据统计,2004年黄金周旅游收入为107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15.75%和22.86%。
此外,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而无法长途旅行等因素制约下,人们巨大的旅游需求,需要借助黄金周来释放;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人本需求,需要借助黄金周得以实现。黄金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民俗”。(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