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中国兜售“太空游”,无疑是最佳时机。就在几天前,“神六”成功返回地面,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新的“太空英雄”,一切有关太空的想象都几乎升腾为大众梦想。
一个刚刚游历太空归来的富豪,一个提供私人太空游服务的开创者,第一个太空游的中国报名者,10月20日,以这三个标志性人物为代表的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来到正沉浸在“太空热”中的中国,推广太空游,“太空不是宇航员的太空,太空是所有人的太空”。
“奇迹来自梦想”,太空探险公司说。这场商业秀虽然面向公众大谈探险精神,但它本质仍是极少数富豪的烧钱游戏。
记者◎贾冬婷
谁是太空游的主角?
“中国第一个报名亚轨道太空探险的那个人,就是我。”10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蒋方语气平静地说。
自从去年10月“中国出现一名神秘男子花费100万元报名太空游”的消息传出,这个人是谁,就一直是关注焦点,而美国太空探险公司一直对此欲语还休,吊足了公众胃口。
谜底揭开,发布会现场一片哗然。坐在主席台上的蒋方,这个未来的中国第一个民间太空人,正是香港太空旅游公司总裁。今年2月,这一公司与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签订协议,在中国境内代理太空游业务。
据蒋方说,他是先报名参加太空游,之后发现中国市场还无人开拓,又自告奋勇做了代理。无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既是卖方又是买方,这一带有明显炒作痕迹的戏剧化局面让人啼笑皆非。
而此时坐在台下的,还有正在申请报名太空游的中国美术学院的杨芳菲。她带着“太空摄影”的梦,从杭州赶到北京,但只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问了一个如何进行太空摄影的问题。香港太空旅游公司的一名员工私下对记者说,她想上太空,又没钱,我们为什么要替她炒作?没钱,使得杨芳菲注定不是太空游的主角。
其实,蒋方也不是真正的主角。看上去,“太空旅游”提供了足够丰富的产品:太空文化考察,进行地面太空训练项目,参观宇航局航天发射中心,类似的“体验活动”只需10万人民币;10万美元的亚轨道飞行;2000万美元的轨道飞行;甚至还有计划于2008年实现耗资1亿美元的绕月飞行。针对企业,蒋方还提出了“太空事件营销”,即让太空国际空间站成为产品向全世界展示的橱窗。但蒋方指出,低端的体验活动并不是推广重点,因为里面没有盈利,而更注重制造中国第一个太空人。可以说,近阶段的太空游,还只是富豪们的烧钱游戏。
他们特意带来了刚刚游历了太空的第三位私人太空探险者,美国人奥尔森来现身说法。“我真的很想受那种失重、四处飘荡的感觉。我看见了地球,只有通过你自己的眼睛,才能真正感觉它是多么的迷人。2000万美元很值。”
从太空探险公司在中国3天中的日程表中也能看出端倪:参观联想,与张朝阳会谈,与今典集团王秋扬搜狐聊天,长安俱乐部活动……富豪和大企业,是他们的主攻目标。
“据说美国第一个上太空的蒂托已经赚了1亿美元。”蒋方踌躇满志地列出盈利点:电视转播权;广告收入;带上太空的产品将按照重量、数量、体积来计算价格,最低报价1000万人民币;为企业的产品拍摄太空DVD,其中包括拍摄太空失重状态的广告,报价500万元;在国际空间站演示产品性能及直播,报价1200万元起;太空飞机、太空旅游指定使用产品,报价500万元;产品上太空,太空游客产品代言,报价500万元;拍卖第一个带入太空的产品;开发太空系列产品和食品,如太空服、太空袜、太空冰淇淋等;从太空返回后受邀演讲、出书等。
将人送上太空对公司来讲也是很大的利益诱惑,哪怕只有一个人。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总裁艾瑞克·安德森对记者说,公司成立两年后的2001年,他们就实现了盈利,那是在他们找到蒂托之后,他愿意出2000万美元上太空。之后,2002年,他们又找到了第二个,南非商人沙特尔沃思,2005年来了第三个,美国富翁兼科学家奥尔森。
几天前,俄罗斯航天局载人飞行项目负责人说,第四个飞往太空的游客可能是日本富商——“活力门”公司前任董事、投资家本大辅。34岁的本大辅对遨游太空充满热情,而且自称“高达迷”,他希望在太空旅行中打扮成日本卡通片高达系列中的美男子马沙少校,在国际空间站上演“卡通秀”。
“失重”中国
“中国是我们在全球推广私人太空游的第34个地区。”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全球销售总监约翰·莫特赞介绍,他们看好的是中国这个未来的大市场,人口基数大,有能力拿出2000万美元的也会有。然而,这场精心组织的商业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还遭致铺天盖地的舆论反击。
“中国人传统上缺乏冒险精神,又不喜欢露富,在如今,个人拿出2000万美元,肯定会涉及到资金来源及税收方面的置疑。”驰野探险俱乐部CEO王坚伍对记者说。
1999年,驰野成立,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险俱乐部。王坚伍说,即使到现在,中国的探险也还处在萌芽状态,中国参与探险的人群占1%,而国外占到了30%。王坚伍拿出公司的宣传册说,“你看,尽管这上面有这么多探险线路,其实这些都是充门面的,单靠这些赚不了什么钱,我们主要是面向企业,给各大企业做野外拓展训练”。
王坚伍说,太空探险是位于整个探险的金字塔顶尖,就更不要说有什么大众市场了,这就相当于还没迈上20层楼梯,就要一步登天。
不同于美国“太空探险公司”,香港代理公司的名字叫做“太空旅游公司”,对于在探险中尚属高端的太空探险来说,定义为面向更大众市场的“旅游”超前了。而且,会带来相应的法律问题。国家旅游局综合司有关人士日前就表示,由于美国并非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所以现阶段并不允许旅行社组团前往,因此“这种组团前往美国的做法违反规定”。
“香港旅游公司要在国内开展旅游项目,首先要报中国旅游局批准,等于要申请一个北京的营业执照。”王坚伍说,这等于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界定为探险,就容易得多,驰野就这样带队出去过几次,北极科考建站,南极探险,东非大裂谷考察……“探险和旅游的界限其实很模糊,可以合理规避。探险,只要有科学考察项目就行了,其他人可以随团。”
假设市场没有按照预期的时间表运行,蒋方说,自己将“烧钱”烧到成功为止。他笑称,“我希望做太空游的先驱,而不是先烈”。
面对中国市场中的置疑,香港太空旅游公司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是“赋予精神意义”,蒋方说,“第一个中国人上天,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如果是他一个人买单,16000多万是很大的数字,不管对谁,流动资金要抽出这么大笔钱来也是不小的比例。但假如这个飞行能成为一个项目或者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工程的话,那么2000万美元是很便宜的”。其公司内某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在考虑与慈善结合在一起,比如,拿出其中的一点钱捐助,或者以慈善的名义吸引赞助,你说行不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