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巴基斯坦的巴拉考特镇4公里外的小村坎士恩,当地妇女派尔文没有想到,曾经为她的双胞胎儿子马哈和墨霍治疗脑部外伤的中国医生又回到这里,专程为她的孩子检查伤口。
30日上午9时许,第二批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的3名医护人员在巴基斯坦军队的护送下,乘车前往附近的乡村巡诊。据随同前往的救援队队员、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处长徐志忠介绍,就在十几天前,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曾经到过派尔文的家,并为两个孩子已经化脓的伤口进行了消毒和清理。第二批救援队查看了第一批队伍所做的“野战记录”,这次将专程对一些年老和幼小伤者进行跟踪治疗。
由于当地大多数人只能讲本地方言,兼任翻译的徐志忠急忙寻找会讲英语的村民,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21岁的沙布·法鲁克是村里考进大学的高才生,既精通当地语言,也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很远就认出了中国救援队,自告奋勇地跑来为中国医生做翻译。
一看到背着药箱的医生,怕疼的马哈和墨霍哭着往妈妈怀里躲。来自武警总医院的女医生高进赶忙掏出怀里揣着的巧克力,递给两个孩子。外科医生刘勇看到马哈逐渐放松了情绪,便轻轻把他抱起,检查他的伤口。救援队副队长、武警总医院副院长杨造成准备着为伤口消毒的用品。经过初步检查,马哈和墨霍的伤口已停止化脓,但由于当地卫生和医疗条件所限,伤口的愈合速度较慢。3名中国医生为两个孩子的伤口消毒、包扎,还为他们配发了消炎药品。“我知道孩子们在好转,这让我心里好过很多”,他们的母亲说。
村里一位33岁的妇女沙纳吉·比比在地震中被砸伤了背部,睡觉和起立都很吃力。她看到中国救援队来了女医生非常高兴。经过手部触摸的检查,高进建议她尽快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流动医院做全面检查,同时给她准备了止痛药品。
邻近村庄的病人闻讯赶来,排着队等待看病。“阿叶沙·比比,6岁;扎贝尔·阿尔特,4岁;阿帝夫·阿里,14岁……”救援队员认真地做着笔记,便于日后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巴基斯坦政府提交医疗救助报告,供国际社会向巴提供救援时参考。
感冒药、红花油、消毒棉签、止痛贴膏……中国医生快速分装着各类药品和医用物品。“这种药一天服用三次,每次两片;这种药每天给孩子的伤口涂抹两到三次……”巴基斯坦村民认真地记下用3种语言传递的医嘱。
在距离中国救援队营地不远的灾民集中地带,已忙碌了一上午的巡诊小组继续在当地志愿者的协助下工作着。看到在地震中被砸伤而卧床不起的灾民,杨造成告诉他们:“明天我们会派专门的骨科医生来。”徐志忠则叮嘱志愿者:“请你们告诉更多的人,有病就到中国救援队的流动医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