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岩画无法行走的命运
岩画一旦挪了地方就全完了,几乎没有办法破译。
撰稿/刘 劭
中国有着丰富的岩画资源,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东南等16个省(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著名遗址有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天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左江流域岩画,西藏岩画,福建仙字潭岩画,江苏将军崖岩画,台湾万山岩画等。它为研究我国各族先民的原始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宗教史、民俗史、古文字史等学术领域,提供了极其珍贵、丰富和形象的资料。
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我国中原地区曾有许多岩画,但现在已经消失。据专家介绍,岩画的破坏大体上分三种情况:自然破坏,动植物破坏和人为破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龚田夫告诉《新民周刊》,人为破坏是主要原因。如连云港将军岩附近有个磷矿,工业污染引起的酸雨很严重,“那边的岩画腐蚀非常厉害,比我们十几年前看到的模糊许多。”
贺兰山回回沟有一幅大野牛的大型岩画,刻在长约2米的一块巨石上,但却被当地农民炸山弄斜了。“炸石头的地方离牛岩画也就只有几米远。”龚田夫感到非常惋惜,同时也对农民们的举动无可奈何,“哪里有岩画,当地老百姓都知道。那些老百姓家里都有,砌猪圈的基石,盖房子的基石,也许就是岩画,你要给他们3000元钱,他们就把石头给你。”
贺兰山的贺兰口,因为岩画而举世闻名。崖壁上随处可见史前至西夏时期远古先民巧手刻画的人面像、动物图、狩猎图等等。据资料记载,在0.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0组岩画,单体图案近千个。1996年贺兰口岩画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又被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来建立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工作人员以贺兰口为中心,把岩画贴上标签编号。
宁夏是我国岩画保护较为完善的地方。龚田夫说,宁夏为了彻底杜绝当地百姓开山炸石损毁岩画,曾经耗费巨资把附近几个村子迁走,“回回沟就是一个例子,我去年去的时候,整个村子已经空了,这样就没人再炸岩画了。还有石嘴山市辖区的归德沟和大水沟,大西风沟,为了禁牧,把整个地带都封闭起来,用铁丝网给围住,并且建立了保护站,没有当地文物局的批准不能进入保护区。”
“可是大量岩画都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区域实在是太大了,许多岩画在无人区,保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龚田夫表示,现在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保护方法,“很多地方岩画已经被偷盗殆尽了。”
为了不让岩画被盗走,宁夏和内蒙把一些有价值的岩画从原有地点搬移,收藏在博物馆内。内蒙乌海对桌子山岩画中最精彩的部分,修了一个足有篮球场那么大的屋子,把岩画保护起来。但国外的专家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岩画的原始状态已被破坏,研究者没有办法还原出岩画存在地的环境。
龚田夫强调说,岩画和东西南北、周围山水的关系,都有相当深的文化渊源,一旦挪了地方就全完了,几乎没有办法破译。“不仅没法破译其年代,也难以解释创作原因。比如,动物的头朝哪边,你一块石头平放在地上,头是朝哪边放的,周围有山有水,或者是有树,沙漠,都是有讲究的。宁夏的岩画,头都是朝黄河的。了解了岩画所处环境,才有可能知道它的文化内涵。”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