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11月4日,与巴勒斯坦签署《奥斯陆协议》的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倒在刺客枪口下,鲜血染红了橄榄枝。10年后,“鹰派”总理阿里埃勒·沙龙裹着防弹衣谨慎前行,力主单边撤离行动。
在拉宾遇刺10周年到来之际,法新社2日撰文指出,巴以和平进程仍在血雨腥风中飘摇不定,再也没有恢复拉宾时代的“元气”。随着以色列世俗和宗教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以色列人依旧担忧,明天是否还会发生政治暗杀?
沙龙警卫密不透风
1995年11月4日,拉宾因与巴勒斯坦签署和平协议而遭以色列极右翼分子伊加尔·阿米尔近距离刺杀身亡。
拉宾遇刺10周年纪念日前夕,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色列人预测未来可能还会发生政治暗杀。在年轻一代中,这一比例高达54%。
此外,75%受访者表示决不饶恕刺杀拉宾的阿米尔。而出乎意料的是,还有20%受访者认为,阿米尔“某一天”将得到宽恕。
与此同时,当年因没有能保护拉宾生命而饱受批评的以色列特工机构“辛贝特”对现任总理沙龙的保卫更是密不透风。
沙龙可能是当今世界上受保护最严密的国家领导人之一,身边的保镖和防弹车排成了方阵,时刻穿着防弹衣,且极少露面公众场合。
尤其在今年8月至9月执行单边撤离计划时,以色列安全官员每日严阵以待,唯恐刺客暗中朝沙龙发起致命一击。
“如此防御并非出于偶然。的确存在新一次暗杀的可能性,”研究极右翼正统犹太人的政治学家约拉姆·佩里说。
拉宾脚印继续引路
按照法新社2日的说法,沙龙受到威胁的原因与拉宾遇刺一样。沙龙主导的单边撤离加沙行动把极端右翼犹太人企图建立一个覆盖约旦河西岸至地中海沿岸犹太国家的想法变成泡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沙龙当年曾指责拉宾“廉价兜售”以色列国土。
分析人士认为,沙龙实际上全盘继承了拉宾的政治理念——与巴勒斯坦分离。
然而,尽管沙龙把“分离”付诸实践,即撤离加沙地带所有犹太人定居点,同时保证约旦河西岸的主要犹太人定居点,但他执政以来从未与巴勒斯坦签订任何和平协议,甚至连临时协议也没有。
“的确,(拉宾遭到)暗杀后,强烈抵制《奥斯陆协议》的右翼人士破坏了拉宾的和谈成果,”曾在拉宾政府担任总参谋长的埃坦·哈贝尔说,“然而,在大多数以色列人的支持下,沙龙还是沿着拉宾的脚印继续前进。如果说和平进程停止了,那只是暂时的。”
10年风雨鸿沟更深
但令人担忧的是,10年来,和平在继续,极端势力也在增长。
“过去10年间,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佩里说,“如今,近40%的以色列人认为,犹太教法令比议会制定的法律更有价值。”
极右翼宗教人士根据犹太教律法,称“迦南美地(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是上帝给以色列的应许之地”,不容向巴勒斯坦人退让。他们还公开诋毁世俗社会的民主制度。
“极端少数派认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双脚分别踏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自认为永远正确,”以色列副总理西蒙·佩雷斯不久前评论道,“这个少数派对民主来说构成了真实的隐患。”
拉宾时代的议员约西·萨里德透露出同样的悲观情绪。
“从某种程度而言,刺杀拉宾是一个危险的先例,而今天更有可能出现政治谋杀犯,”他说,“(刺杀拉宾可能引发)政坛地震,但最终没有发生。时至今日,那些为刺杀助威呐喊的人尚未心满意足。”
两位总理其实不同
萨里德同时指出拉宾与沙龙的基本区别。
“我们能够信任拉宾;对于沙龙,我们并不清楚他到底想实现什么。他实施单边撤离计划的目的是实现和平,还是吞并约旦河西岸大片土地?”萨里德说,“拉宾是实用主义者,不是和平主义者。但经过反复怀疑和犹豫,他诚恳地迈上了和平之路。”
萨里德强调,曾在1987年至1993年担任国防部长的拉宾曾归纳说,“我们不能凭借武力手段与巴勒斯坦人分离。从长远来看,以色列也不能仅仅依靠武力。”
这是2005年11月1日在耶路撒冷北面拍摄的连接耶路撒冷与拉姆安拉的隔离墙,隔离墙几米远的铁丝网上的红牌子上写着“危险!军事区,通过或破坏者有生命危险”。以色列总理沙龙10月31日在议会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以色列将以最快速度完成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的隔离墙。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