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向郢 □实习生潘晓凌
早就应该送到台湾海峡对岸的熊猫,至今还滞留在海峡的这一方。
10月底,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再访大陆,特意去探望等待越过海峡的熊猫宝宝。可爱的熊猫宝宝,距离海峡对岸还有多远?
小家伙来之不易
大约连战先生最温情的语言是在熊猫育婴室冒出来的。育婴室设在名叫“故事林”的熊猫幼儿园里面,不足3个月大的小熊猫就如同一个毛茸茸的玩具般可爱。连战先生从养育员手里接过小熊猫抱了抱,轮到大女儿连惠心抱的时候,在边上拍照片的台湾记者就听见连先生对女儿说道:“你快生个小Baby,让我快点当爷爷。”
这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谁看了都会喜欢,更何况亲手抱抱呢。
准确地说,连战先生一家人是目前唯一得到机会搂抱熊猫幼仔的台湾客人。今年8月台湾专家来的时候,这些刚出生不足一个月的幼仔还躺在保温箱里,被奶瓶和棉签精心伺候着,丝毫抱不得,连房门也没得进。台湾的专家们就只能把脸紧贴着玻璃窗朝里面张望。
实际上,专家们知道,能同时看到这么多的小家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从学术的意义上来说,这些小家伙就是国际最高水准的熊猫圈养繁殖技术的结晶。
这个坐落在山脉峡谷中的研究中心常年都被云雾笼罩着,只要半日车程就是青藏高原,就能看见背包客们心仪的四姑娘山了。从成都出发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只有在旅游团队到来的时候,原本很寂静的沟谷才会有着呼啦啦的喧哗声。
那些圈舍里的大熊猫似乎总是懒洋洋的,自顾着左右开弓啃噬竹子,或者在山坡上来回踱步。行动迟缓的大熊猫繁殖能力本来不强,圈养后更令人担忧,肌肉松弛的肢体使得其站立交配的时间很短暂,双方发情和母熊猫的配种受孕就更加困难。即便生产了,幼仔的成活也是个难题——相对于形体庞大的成年熊猫来说,仅仅怀孕3个月就生产出来的熊猫幼仔就跟吱吱叫唤的小老鼠一般大,再精心,也只能有大半成活。但位于四川卧龙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1999年开始创造了奇迹:当年产了4胎8仔,除了3胞胎中一个幼仔因为自身发育不全死去外,其余7仔全部成活。自此,这个地方90%以上的育龄期大熊猫都能正常发情,85%的雌性熊猫繁殖了后代,人工育幼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100%的成活率。
到如今,这个中心圈养的熊猫数量达到82只,占了全国数量的一半多,因为年年都有10余只幼仔繁育成活,这样,卧龙才有一堆可供台湾挑选的小熊猫。
别的地方有,台湾为什么没有?
台湾大学森林系教授袁孝维在卧龙看到归国的熊猫“华美”时,惊喜得几乎尖叫了起来。
“是华美!我认识她!”袁孝维隔着栅栏,指着里面正在啃噬竹子的华美,转过身跟周围的人激动地说,“两年前,我就在圣地亚哥看过她!”
“华美出生的时候,美国人简直疯了!”2002年初,袁孝维正好在美国圣地亚哥出差,看见满大街都是华美和她妈妈白云的招贴画,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喜气洋洋的产房。她也兴奋得跑到圣地亚哥动物园去,举着小旗子,排着队看望了还眯着眼睛的华美。
憨乎乎的熊猫,有的人看了一眼就一辈子不忘。台北市动物园之友协会董事长洪文栋是在20年前日本上野看到的熊猫,从1989年开始他就为引进熊猫而一直奔波到现在。“熊猫实在可爱呵,我那时候就想,世界其他地方都有熊猫,为什么台湾没有?”
这个69岁的老先生喜欢动物是出了名的。他是台北出名的骨科医生,有钱,就在自己的家里养动物。他住宅有800 平方米的庭院,其中一半是水面,“鸳鸯、水鸭,我都养过,还有白天鹅、黑天鹅,还有长臂猿。”
1989年,台北市动物园出面向“台湾农委会”提出了岛内第一份引进大熊猫的申请,负责联系大陆方面的洪文栋也兴冲冲地准备着迎接“北京动物园里的‘陵陵’和‘乐乐’”。但申请被“台湾农委会”否决了。心急之下,动物园和相关协会还组织召开了公听会和民意调查。民调的呼声很高,但保育界专家的反对声音却很强烈,甚至有人提出说,既然熊猫的繁殖能力弱,那就要求大陆要送一雄五雌或者两雄四雌!
后来台湾《联合报》在2000年5月的一篇熊猫相关报道中重提旧事分析说,“台北市立动物园几年前想引进大陆熊猫,不过基于台湾‘戒急用忍’政策,引进模式有疑义,加上担心熊猫到台湾若无法适应而夭折,可能引发国际间对台湾保育工作的反感,最后由‘农委会’驳回这项申请案。”
台湾《中国时报》调查说,前后有10多个单位有过类似的努力,但都无果而终。
“那时候正是台湾保育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熊猫确实是很讨喜的‘明星物种’,但保育界担心的就是这个。”在台湾,“保育动物”指的是珍稀濒危物种,一直热心保育运动的袁孝维分析说,“来了明星物种,大家一窝蜂去看,本地保育类物种,像穿山甲、水獭、台湾黑熊这些就受到排挤,不怎么关注了!”
而另外一个阻碍熊猫到台湾的舆论是,当是时,有着浓厚商业色彩的熊猫租展方式也正备受美国环保和野生动物学界的质疑。
曾在卧龙从事过熊猫研究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科学家夏勒出版了一本书,叫《最后的熊猫》,点名批评了美国以及全世界租展熊猫的城市。
这种舆论压力正好契合了台湾政界和保育组织的愿望。台湾农委会在1991年3月重申说不允许大陆熊猫来台表演、观赏或繁殖。时隔两年后又再次拒绝大陆海协会提出的“大熊猫赴台巡回展出”计划。
回顾往事,洪文栋的总结是:“那时候各方面的情形跟现在都不一样,这次,持肯定态度的媒体多了,保育类专家的声音也理性多了。”
事实上,台湾方面8月来大陆的团队里面,就有当时持激烈反对意见的保育专家。洪文栋的想法是,“我这个人一辈子喜欢动物,想法也很简单,只是想尽量做成一件事情,让更多的台湾人很方便地看到熊猫。”
“台湾究竟能不能引种繁殖,这应该是个专业问题,我们不想说太多,让专家们来看,作出科学的分析。”
大陆熊猫能否习惯台湾
8月26日,两岸第一次有20多名专家坐在一起就熊猫养殖进行专题讨论。尽管此前并不熟悉,但话题一落到技术上面,讨论骤然热烈起来。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很快就成为熊猫繁殖技术的研讨会。
按照卧龙专家们的理解,只要场馆这些硬件设施建设好了,这套相对成熟的技术是很容易让移居到台湾的熊猫顺利繁殖养育小熊猫的。
17名台湾专家中,大部分是台北市动物园方面的专家。
“1980年我去美国,他们都问我,可不可以送我熊猫?”台北市动物园园长陈宝忠曾经有过被讨要熊猫的尴尬经历。
那时候的陈宝忠还是台北动物园的动物组组长,在美国40多天里他们参观了20多个动物园,结果有好几家都倒过来跟他们要“中国的熊猫”!陈宝忠当然说自己没有,对方不相信,不依不饶地问道,“熊猫不是在中国吗?你们不是从中国来吗?怎么会没有熊猫?!”
现在,依靠动物园之友协会帮助筹集的款项,台北市木栅动物园早在几个月前已经开始兴建占地4000多平方米、 4层楼高的熊猫馆,比17年前的构想前进了一大步。所以,当5月3日,大陆方面刚宣布要送台湾熊猫,随即,台北市政府就神速地成立了副市长挂帅的“熊猫引进领导小组”。
在讲解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导发情、大熊猫种公兽培育的时候,中心主任张和民透露的不少秘诀,让众多的专家不时笑出声来,包括打激素、“拉郎配”,还有把熊猫交配镜头用摄像机录制下来,然后播给发情不充分交配能力弱的熊猫看等等。
陈宝忠笑曰,“这是让熊猫看A片啊……”
讨论到末了的时候,卧龙的总工程师王鹏彦还是有点不放心,“不是我们小气啊,小熊猫不容易喂大,我们是娘家人,所以还是很关心,你们那边的场馆究竟建设得怎么样,条件怎么样,怕它们过去不适应……”
陈宝忠说,“我们会尽量按原住地的生态条件来设计场馆,冰天雪地里面长大的帝企鹅在我们动物园里面都很好,还有无尾熊,就是澳洲的考拉,呵呵,台湾的小朋友喜欢得不得了”,好像是想起了考拉趴在树枝上露出大耳朵的可爱样子,园长笑出了声,“我们专门栽种了橡树,很精心地弄配方,结果,澳洲的专家来都很惊讶说,噢,你们养得比澳洲还好!”
等坐到餐桌旁的时候,袁孝维还跟王鹏彦打听着野放的熊猫祥祥的情况。“养这么多熊猫出来,不是为了在动物园里面供展览,而最终结果是要野放,去补充自然界的野外种群,所以,就特别关心野放的效果如何。”
除了技术,还剩下什么问题
台北动物园的申请终于递出了。
回到台湾一个多月后,10月3日,台北市动物园向市政府建设局提交了厚达97页的野生动物活体输入同意文件申请书、首次输入对岛内动植物影响评估报告和熊猫引进饲养管理计划。
巧合的是,台北市政府提交台湾农委会申请的时间是在10月14日,而这天,刚好是连战先生携家人启程赴大陆的日子。
据台湾媒体称,依照过去办理国际级保育类动物引进经验,“建设局”核转“农委会”核准输入申请,文件审核大约 1个月,动物进口检疫时间可能长达半年。
事实上,动物园的申请文件又使得台湾保育界关于熊猫的讨论重新热烈起来。据透露,台北市动物园目前已经接到几个保育类团体发出的座谈会邀请。
“我个人是希望事情是能够延缓到市长选举结束,本来是一个保育物种引进的问题,扯上政治,就说不清了!我们搞技术的只谈技术,别的不考虑太多。”
反感泛政治化的大有人在。早在3年前就积极准备引进熊猫的台中市长胡志强在上月一次电视采访中曾经说,“大家不要在熊猫上有太多政治联想,联想太多的话,熊猫都来不了了。”上月台北市议员笑言,“熊猫不是屠城的木马”。
据说,邀请大陆熊猫专家到台湾考察的函件已经在3个周前发至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据初步估计,大陆专家会在明年初到台湾进行引进地条件的考察。
或许,随着两岸专家更多的交流和接触,那些过去上演的议论和纷争将渐渐平息,而熊猫将露出最憨厚可爱的模样。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