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中日关系不可能是“你赢我输”(Lose-Win),或者是“我赢你输”(Win-Lose),只能是或者“双赢”或者“双输”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中日关系可以说有三段历史,第一段历史是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第二段历史就是从1894年到1945年这50年的日本侵华史,第三段历史就是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大约30年,堪称是中日友好的历史。下面,把1894年或更早一些直到当今的中日关系历史做一个“赢(WIN)和“输(LOSE)的组合。
从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到1945年,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中国输,日本赢;
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获得胜利,就是WIN——LOSE,中国赢,日本输(在日本,有些人只承认自己在二战中输给了美国,而不承认输给了中国,这是日本人错误历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以这样的错误历史观去影响今后日本的国家战略,将是十分危险的);
从1972年到2002年中日复交三十年,两国关系出现了“双赢”局面,复交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契机,两国关系正常化就是Win-Win;
2002年,即小泉首相上台的第二年直到现在,两国关系开始偏离Win-Win状态,至少在政治领域转向Lose-Lose,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冷”,如果听任“政冷”长期化,经济领域、首先是能源领域也可能趋向Lose-Lose,存在着最终导致整个两国关系陷入Lose-Lose的危险。
今后中日关系不可能是“你赢我输”(Lose-Win),或者是“我赢你输”(Win-Lose),只能是或者“双赢”或者“双输”
,其原因是:
从经济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作为邻国,在高度的经济互补性、国情互补性以及地理接近等因素的作用下,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两国复交以来的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促进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会给两国带来“双赢”的收获;反之,在经济上采取相互拆台的做法,则只可能导致“双输”,而不可能出现“一方赢,另一方输”的结果。
从军事的角度看,在军事技术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巨大变革的时代,凭借一海之隔就可以肆意欺负对方而不受到报复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现在中日双方谁也不再是弱者,两强相拼,结果可见。或许,在海军装备和技术方面,日本比中国更先进,但是,如果两国在海上发生哪怕是小规模的冲突,燃起新仇加旧恨,极可能导致出现失控局面。
从能源的角度看,现在,石油输出国卖给中日等亚洲国家的原油价格比较贵,也是因为中日等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彼此之间过度竞争所致。
中日两国为了将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油气管道引向对本国更有利的方向,相互争得很厉害,特别是日本对中国早已同俄罗斯进行协商的安大线插一杠子,导致问题复杂化,其实已经陷入“双输”,因为俄罗斯利用中日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要价。可见,这个线、那个线的,最根本的只有两条线,一条是中日相互争夺之线、“双输”之线;另一条是中日俄合作之线、“双赢”乃至“三赢”之线。
当前,中日两国之间,最危险、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就是东海油气开发问题,日本右翼对中国在没有争议的海域开发天然气大作文章,甚至声称要动用武力保卫日本的海洋权益。如果日本不顾大局挑起哪怕是小规模冲突的话,那就好像两个婴儿在抢桌子上的一杯牛奶,最终结果只能是把桌子上所有的东西打翻。
两个婴儿把牛奶杯打翻完全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日本不接受中国提出的以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冲突而不惜冒险的话,其结果未必不可能出现“把牛奶杯打翻”的局面,从而犯下不可宽恕的巨大的历史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