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专栏
《黑社会》一片的褒扬者文隽曾说,观赏该片的内地版本《龙城岁月》,若非是出于“逼不得已的选择”,就是一次愚蠢的行为!不好意思,我就是文老大所说的那些干蠢事的人之一。没办法,谁让我关心杜琪峰呢,谁让我又买不到该片的盗版DVD!
“没有字幕、配音绝不理想,也没有花过心思将一些十分地道的香港江湖术语,转变成内地观众轻易明白的词汇。大部分时间画面黑黝黝兼人头涌涌,而且将最重要的情节———歃血为盟的洪门仪式删掉,更把那个象征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令人无奈又唏嘘的结局改走。”文老大够公道,至少,他是把我看的《龙城岁月》版《黑社会》看了一遍,才发出上面感慨的。这感慨因为没有看到原长度的《黑社会》,我不便赞同。但我想作为资深影人,文隽的想法总有一些他自己的道理。当然,对文隽也有存疑的:比如他说此片是“杜琪峰拿手的男人群戏的另一次示范”,把以前的《枪火》和《PTU》算作之前的“示范”,这就有一些疑问。因为在我看来,《PTU》是很差、很空洞、硬在造境的一部片子,几近行尸走肉。从这个角度讲,《龙城岁月》跟它倒是有着近似的毛病。
就算我们不是在谈《黑社会》,是在谈一部被砍了一半时间的、名叫《龙城岁月》的“新片”吧。但,成片总归是经过杜琪峰同意才剪成这样的吧。那么,这无疑也多少可以看出杜琪峰目前个人风格全豹中的“一斑”。就像二十年前,我们看《斯万的爱情》去揣摩普鲁斯特。谈论一部作品的局部不一定就是对作品整体的辱没。目前我们不妨说,杜琪峰固然是在往个性化和“香港的马丁·斯科塞斯”路子上走着,但同时也让自己的电影变得更区域性、更狭隘和更加沉闷。
反正我是不会愿意去看一部关于“黑社会”题材的闷片的。知识分子式的《美国往事》也好,“几近纪录片”(文隽语)的《黑社会》或《龙城岁月》也罢,都有些问题(当然,比照《黑社会》或《龙城岁月》,《美国往事》简直都算妙趣横生了)。一部看到一半我都要走到放映厅外面去买杯黑咖啡才勉强不致睡着的片子,任谁告诉我它是一部史诗片,我都会回他一句:“屎!”这是老夫作为观众的权利!
事实上,自打和刘青云、吴镇宇拆伙,整天靠操控一帮真实实力在二三流的明星们身上打拼票房和奖项,杜琪峰就已经非常可疑了。至少类似的“礼贤下士”,他崇拜的黑泽明就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