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而在很多年前,它们曾作为“和平大使”翻山过洋,在世界许多国家落地生根。其中,已经在德国柏林动物园生活了近一生的雄性熊猫“宝宝”已经27岁高龄,是如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圈养熊猫。11月5日是“宝宝”落户柏林的25周年纪念日,柏林居民在回味着多年来大熊猫带给他们的欢乐的同时,也为它的“无后”深感遗憾。
***侨居柏林25年,憨态颠倒众生
据法新社报道,“宝宝”是在25年前(即1980年)作为国礼由中国政府赠送给前联邦德国的,虽然它当时还只有两岁,但其魅力已经足以“倾国倾城”。动物园的生物学家海纳·克勒斯得意地说:“‘宝宝’是柏林的明星,每年当地关于它的新闻都在100~150条左右。”它任何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
建于1844年的德国柏林动物园,是世界上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之一,而熊猫馆就设在动物园的中心位置,每年许多游客就是专程来看望这个“镇园之宝”,有些柏林人甚至每天都来跟它打个招呼,海纳·克勒斯说,他们甚至比自己这个专家还熟悉“宝宝”。还有些来参观过的外国游客在离开后仍对它念念不忘,不断写信询问它的近况。
被人们捧在手心里的“宝宝”获得的当然是最周到的照顾,它每天能吃十几公斤竹子,这些竹子都是定期派专机从法国运来的,经过了冷藏和消毒,从而保证它每天的伙食都是新鲜的。人们最喜欢看“宝宝”懒洋洋躺着吃竹子的样子,那种处变不惊的样子似乎不受任何身外之事的影响。如今,它的体重达到了115公斤。
***难觅“有情人”,无偶无后终老
在过去的25年中,热爱大熊猫的柏林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宝宝”能成家立室,给柏林带来一只小熊猫,但这个心愿一直没有达成,而且今后实现的机会也很渺茫。
当年与“宝宝”同时作为国礼被赠送还有雌性熊猫“天天”,可惜“天天”的寿命不长,在它到了可以生产的年龄时却感染病毒身亡了。只剩下了形单影只的“宝宝”,而“传宗接代”也成了大问题。
为了给“宝宝”寻觅佳偶,柏林动物园费尽了心思,甚至不惜“千里联姻”,把“宝宝”送到英国伦敦动物园,与雌性熊猫“明明”相亲。可惜事与愿违,好事没成,还几乎酿成命案。
这一雌一雄仿佛是上辈子有仇,见面不久就火爆地大打出手,全没了平日里温顺可人的形象。结果,力气不济的“明明”被打得身负重伤,宝宝浑身也挂了不少彩。“亲家”是做不成了,柏林动物园只好把这个毫不懂怜香惜玉的“莽撞小子”揪回了德国。
但动物园并没有放弃希望,经过长时间的磋商,1997年,德国以每年6万美元的价格从中国租来了比“宝宝”小5岁的雌性大熊猫“嫣嫣”,希望它们能共结“连理”。但“宝宝”对这位故乡来的小姐也“不来电”。为了帮助“嫣嫣”受孕,动物园连续8年尝试人工授精,但均告失败。后来,经过检查,“嫣嫣”的激素分泌紊乱,受孕难度很高。
今年5月,动物园终于心灰意冷地放弃了人工受精,让年事已高的“宝宝”安度晚年,而“嫣嫣”也将与2007年合约期满时返回祖国。看来,它们是有缘无份了。
***海外“华侨”24,异乡“香火”难续
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出国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作为国礼赠送、商业借展、科技交流合作。从1957年到1982年,中国政府先后向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墨西哥和西班牙9个国家赠送了23只大熊猫。1982年以后,中国取消了向国外赠送大熊猫的方式,随后商业借展的方式也被取消。目前,大熊猫出国只剩下科技交流合作一种途径。一般来说,每只大熊猫的“留洋”期不超过10年,在海外产下的小宝宝也属于中国,长到3岁后要回到祖国。
目前在国外的大熊猫共有24只,其中7只是当年被赠送出国的大熊猫及其后代:日本2只,墨西哥3只,德国2只,所有权属所在国。另外17只属于科研目的的交流合作,所有权属于中国,其中美国有9只,日本4只,奥地利2只,泰国2只。欧洲目前拥有的4只熊猫,除了“宝宝”与“嫣嫣”外,还有两年前才搬进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的“阳阳”与“龙徽”。
中国赠送海外或交流合作的大熊猫基本都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的,但是熊猫在择偶问题上是很挑剔的,配种成功很困难。而且养尊处优的人工饲养生活也给它们的健康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它们原来在野外的食物是单品种、低营养、难吸收的竹子。而动物园里除了竹子,还供应谷物、蔬菜、牛奶、鸡蛋、肉羹、水果、维生素、甚至人参,使得熊猫们生理紊乱的疾病有所增加,很多雄性熊猫在发情期依然“性趣”缺缺。(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