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本报特约记者 赵新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再次放肆地刺激中日关系,声称中国的军事威胁正在不断增强,呼吁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他同时在日本侵华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诬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像石原这样的日本高官没事找碴儿,直接出面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中一种突出现象。首相小泉的嘴里动不动就冒出几句针对中国的硬话,最近,日本新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上任,外界能记住他的第一句话,大概就是他将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领导人和高官的上述表现,抛弃了对国家和地区的起码责任,倒像是一帮喜欢斗气的“愤青”。在东亚近几十年的政治舞台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领导集体。被东亚各国认可的邦交礼仪,很难接受这样的表现。
●要美国经济制裁中国,否认南京大屠杀
11月3日,石原在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讲演时说,日美必须对中国在邻近关岛美军基地的“冲之鸟岛”附近的海洋资源调查保持高度警惕,那一带海域的水深至少有两三千米,根本不可能进行资源开发,中国海军在那一带活动的目的就是进行核潜艇航道试验。现在东亚的形势比美苏冷战时期还要危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其实,石原是作家出身,对军事及航海一窍不通。
石原接下来的话尤其危言耸听,他说,中美之间一旦发生战争,为了打击日美安全保障体系,中国可能会对冲绳或者东京发动核攻击。中美两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中国会毫不犹豫地向美国的大城市发射洲际导弹,不会害怕美国报复。战祸越扩大,拘泥于生命价值的美国就越打不赢,绝对要输给中国。石原还给美国出主意说,为了避免军事冲突,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是唯一的手段,美国应该通过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遏制中国。
石原还再次污蔑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石原狡辩说,从当时日本军队的装备来看,在6周之内根本杀不了40万人。他还把南京大屠杀的责任推给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他说:“实际上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杀的人最多。”
作为日本地方行政长官,石原与外交以及国家的对外政策没有必然的关系,可他总是不甘寂寞,不断寻找机会散布反华言论,从事反华活动,应该算得上是国际大都市的行政长官中罕见的反华人物。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后,他诅咒中国在今后十年内要分裂成六七个国家。有中国球迷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上闹了点事,他立即呼吁各国抵制北京奥运会。他还大肆支持“台独”势力,并亲自跑到台湾,还与“台独”分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用“硬话”体现自己存在
说些所谓硬话来刺激中国的日本官员,又何止石原。前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就曾放话,主张采用海上自卫队巡视的方式,武装保护日本企业在东海开采油气。麻生太郎8月接受采访时曾轻松地说:“对亚洲外交,我们就是要到让中韩觉得它们再说下去都觉得没意思的时候为止。”对中韩的轻蔑和无礼可见一斑。在小泉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后,政坛中的右翼更是风借火势,愈加嚣张。那些持理性态度、重视亚洲的政治家,如河野洋平、加藤纮一等大多已经“靠边站”了。
日本官员和政客为什么总喜欢说些刺激中国的话呢?有分析指出,现在的日本社会已经与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大不相同。日共和社民党等左翼“革新势力”在冷战后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中失去了原来的势头,在国会中的议席数降到了个位数,对右翼的牵制作用锐减。没有了左翼和他们对抗,右翼就显得有点横行无忌。如今,新老右翼史无前例地占据了政坛的中心地位,直接掌控了日本的政治决策。那些因为否认历史、美化战争而丢官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一些官员、政客在抛出一些不负责任的强硬言论后,总会有一些右翼媒体跟着煽风点火。日本在野党一位国会议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石原如同一条周期性发病的狂犬,它的狂叫就是渴望得到人们的某种反应;人们的反应越强烈,它越是洋洋自得。”在他们看来,不被遗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以捍卫国家利益为由,挑起事端或者同邻国的纠纷,并主张持强硬态度,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他们还发现了一条规律:发表恶毒攻击和污蔑中国的言论会遭到中国人民的批评和反对。中国反应越激烈,日本媒体的报道也就越多,这些政客在右翼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中就会成为“英雄”。在这样的模式中,他们似乎找到了方向感,于是乐此不疲。
●排解国内“不顺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长胡继平指出,那些官员大放厥词、表面上趾高气扬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日本在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诸多“不顺利”,而中国的发展和活力令一些人失去平常心。日本的政治家并没有带领整个社会对日本遇到的困难进行全面反思,而是把社会上的情绪往偏激上引,用与外部的冲突来缓解内部的压力。原因之一是,后一种做法比反思和自我改进容易得多。
日本近年来的不顺利首先是经济问题。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迅速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特有的“终身雇佣制度”,使民众不用为将来的生活担忧。那个“黄金时代”是日本人最自信的时候,日本外交也比较自信,对中国友好占主流。但接下来泡沫崩溃,经济停滞不前,使社会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民众从上到下都变得不自信。“强硬的声音”实际上成了这种不自信的特殊宣泄方式。
其次是外交受阻。近来,日本在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严重受挫。同时,在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后院”的东南亚地区,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第三,担心“老大”地位丧失。日本右翼对当年亚洲的“雁行模式”念念不忘,总以为日本是亚洲的“领头雁”。
但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迅速增长,虽然和日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后者已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轮“中国威胁论”,日本都推波助澜。他们鼓吹“中国威胁论”,拿来吓唬中国周边的东南亚等国家,离间其与中国的关系。右翼还担心中美关系改善,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因此一直挑拨中美关系,怂恿美国遏制中国。中国和美国进行战略对话,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华之后,日本生怕中美关系进一步密切,石原才说出那种话,刺激美国人的视听。
●蔑视日本右翼,重视日本人民
香港《文汇报》评论指出,其实,在亚洲,在东亚,在东海,并没有国家和势力用军事手段对付日本。日本的军费开支是中国、朝鲜和韩国军费的总和;日本海军的战力,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军力足以防御外敌和保护日本的安全。但小泉还要强化美日军事同盟,不见其利先见其害。在日本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不会得到亚洲国家的配合。
日本想倚强求霸,更是一种等而下之的国家品格。离开和亚洲各国发展良好关系,日本经济必然回到死胡同。小泉以为中日“政冷”不会影响经济,因为中国要靠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但德国等欧洲舆论都在认为小泉政府过于自信,正在伤害日本经济的软环境。
胡继平指出,右翼在日本属于守旧、保守势力,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18至19世纪,认为大国的发展必然对周边国家形成威胁。这种想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这些右翼分子动不动就跳出来否认历史、宣扬“中国威胁”,其目的是通过“民族主义”这个容易被日本民众接受的思想体系去赢得政治资本和社会地位,以强硬博得喝彩。目前,日本右翼的反华言论在日本有一定市场,甚至一些官员也学着用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民意支持率,这是十分危险的短视行为。我们要认识到,日本右翼不可能自生自灭,我们要做的就是打他们的痛处:一方面保持稳定、发展自己,积极宣传我们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蔑视日本右翼、重视日本人民,多在日本国内作民众的工作,对右翼分子蓄意挑起的事端嗤之以鼻。▲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