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评论专区 > 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时间:2005年11月09日15:06  来源:CCTV《新闻调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柴静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高艾苏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罗成友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向菲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徐滔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赵亚辉
 
《新闻调查》——记者的故事 
朱玉
 

  被采访人:

  徐韬 北京电视台 记者 主持人

  高艾苏 《解放军报》社 记者

  朱玉 新华通讯社 记者

  罗成友 《重庆日报》社 记者

  赵亚辉 《人民日报》社 记者

  向菲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记者 主持人

  演播室:

  很多人把记者叫做“无冕之王”,是因为记者总是用手中听纸笔和镜头记录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报道的背后,记者所付出的辛劳、情感、勇气甚至生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2005年中国记者节到来的时候,我们访问了六位记者,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解说:这是诞生在不同时期的中国媒体,他们记录的是中国新闻和中国记者近一个世纪行走过的历程。从早期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到今天的“政府镜鉴、群众喉舌”;从叱咤风云的“五四运动”到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战场,中国记者在坚守公平、正义职责的同时,从未缺席过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新闻记者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回归盛况

  1998年

  全国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

  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抗洪前线报道灾情

  1999年

  我驻南斯拉夫使馆被北约轰炸

  中国三名记者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岗位上

  2001年

  广西南丹发生特大透水事故

  矿主隐瞒不报,记者探寻真相揭开谜团

  2003年

  非典肆虐全国

  记者不畏艰险深入隔离区调查采访

  2005年

  神州六号飞天成功

  新闻记者在现场体味光荣与自豪

  在一次次亲历重大新闻事件现场,和拨开迷雾,探寻事实真相的过程中,每一位记者的笔端和镜头的背后都有许多让他们感动和难忘的故事。

  解说:这是2001年5月13日凌晨发生在北京西站售货大厅的一幕。当时,一名犯罪嫌疑人手持尖刀劫持一位女售货员作为人质,身上还绑有自制爆炸物。面对危机现场,北京警方请来了一位特殊的现场谈判代表,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的记者兼主持人徐滔。

  徐滔:民警通知我到现场,作为北京警方的谈判代表,我想从那一刻开始,我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

  记者:但你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吗?

  徐滔:民警说了,当时第一个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缓和现场的情绪,别让犯罪嫌疑人这样的歇斯底里,不能让他把刀子离人质的脖子那么近,人质太危险了。

  解说:徐滔是北京知名的政法记者,长期在政法一线采访报道的历练,她不但赢得了观众的信任,也得到了京城公安民警的认可。

  记者:你怎么做的?

  徐滔:开玩笑。

  记者:开玩笑?

  徐滔:对。

  记者:在那样的场合下?

  徐滔: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第一个称谓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我称呼他是宝贝儿,我说宝贝儿,都这么晚了,你也不睡觉,民警叔叔也不睡,弄得我也睡不了,你这么做多不道德啊。全场哄堂大笑,犯罪嫌疑人也笑了,民警当时也觉得特别的轻松。

  记者:他也笑了?

  徐滔:他也笑了,他在猜想,深更半夜的,从哪儿来了这样的一个人,上来管我叫宝贝。

  记者:怎么会用这么匪疑所思的称谓呢?

  徐滔:因为在那个时候,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让现场的气氛放松下来,让犯罪嫌疑人的神经松驰下来。

  解说:徐滔小心翼翼的和犯罪嫌疑人沟通,很快她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就在劫持人质持续到第五个小时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突然向徐滔提出了一个要求。

  徐滔:在劫持人质进行到第五个小时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突然提出来,说徐韬!你来当人质吧,当时我一听。

  记者:你什么反映?

  徐滔:我说可以啊,我说你看我虽然今天来现场,很紧张,没有化妆,可是我还是比你劫持的女人质长得漂亮,我说那太好了,我完全同意,我说咱们俩还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好好地交流一下。

  记者:你不觉得这样说太冒险了吗?

  徐滔:这样说一点也不冒险,他劫持我,我能够逃出的胜算远比那个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女人质要强得多呀。

  记者:但是你生活,你的生命呢?

  徐滔:在那一时刻,当你答应做这一切的时候,你的角色已经转变了,你的角色不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或仅仅是一个记者。

  记者:你是谁?

  徐滔:你是警方的代表,谈判代表。

  徐滔:当你决定做这个谈判代表的时候,你心里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比如说人质的生命安全和谈判代表的生命安全有所选择的话,肯定要选择是人质。肯定是这样,因为这成为了你的公职,你的公职就是保护人质的安全,人质安全在劫持人质现场是压倒一切的。

  记者:你告诉他说你可以做这件事。

  徐滔:对。

  记者:他什么反应?

  徐滔:开始挺高兴,沉默了几秒钟说,我不要你,你太狡猾了。放弃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九个小时了,那个时候我觉得那种等待太难熬了,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如此,犯罪嫌疑人越来越急躁,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记者的观察力应该说还是比较敏锐的,在九个小时的谈判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犯罪嫌疑人他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

  记者:怎么了?

  徐滔:你跟他说东 他一定得往西走,你跟他说上 他一定要下去,你跟他说往左 他一定得往右,他是这么一个非常偏执的人。在劫持人质进行到第九个小时,他突然问我,他说徐滔,这个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记得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阵狂喜,我觉得机会来了。

  解说:而此时,大厅外的民警也做好了准备。犯罪嫌疑人劫持女售货员缓慢的走到门口。

  徐滔:我说千万不能出去,外面好一百多民警,七八条枪,你出去之后绝对回不来。

  记者:你为什么要把真相告诉他了?

  徐滔:因为他特别偏执,他觉得我一晚上都在骗他。我特别真诚地跟他说因为我说的是实话,

  他就这样劫持人质走到了门外,一看,是门外民警那么多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开始后悔了,想劫持人质往回走,但是他回不去了。

  记者:还记得吗,这个解救人质的行动结束之后你跟这些民警面对面的时候,他们对你说什么?

  徐滔:好样的,真棒。说的最多的就是韬子,你真随我。

  解说:1991年,徐滔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1999年一档贴近百姓生活的法治类节目开播了。

  徐滔:一个人当能找到自己愿意从事一生的职业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我说我现在找到了。

  记者:但是做法治类节目的记者,你知道你可能面临的是很大的风险。

  徐滔:从广播学院毕业以后分配到北京电视台这么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这么多的新闻实践

  我感觉到记者这个行业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时候是磨砺,更多的时候是危险,更多的时候是挑战,可是你的人生也就因为这一点充满了意义。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徐滔:一般人我觉得能够在一生的时间里体味到两三种生活的模式就已经很幸福了,可是记者不是,记者他能够体会到很多很多生活的模式,所以说活得精彩。

  解说:人们见到的徐滔是工作中的干脆利落和生活中的风风火火。似乎它给人的感觉是永远不知疲惫。

  徐滔:我也有特累的时候而且累得觉得在扪心自问自己你能坚持下去吗,有一次我把所有的磁带都扔在编辑机上了自己开始在那儿哭觉得付出得太多了,作为一个记者我觉得最需要忍耐的是寂寞,这一点也许跟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样,在台上和台前和电视前的一分钟,需要在台下多少付出和精心的准备,你才能有精彩这精彩的一刻。

  记者:你觉得你的正义、勇气所有的这些品质,是来自你的职业对你的要求吗?

  徐滔:不完全是。但是应该说通过我这么多年做政法记者的这些经历和自己的这些采访,和自己在这过程中受到的一些磨厉和锻炼,让我更坚定了在我自己心中究竟什么是一个好记者,究竟什么是一个大家所需要的好记者。

  记者:什么是一个好记者?

  徐滔:就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大家可以生活的更美好。

  解说:“新千年走漠河,漫天皆白。我刚把照相机对准哨所,鼻子竟冻在了机壳上。这里是中国国界最北端;温度-57度——中国最冷的边防。”这些描绘边防哨所艰苦和寒冷的文字出自高艾苏的笔端,他是解放军报社主任记者,在我国军事报道领域里,高艾苏是个传奇人物。在15年的记者生涯中,他的采访足迹东极乌苏镇,南海华阳礁,西陲帕米尔,北至漠河村。

  记者:像这个这种边疆的哨所,你大概走过多少地方?

  高艾苏:就是从陆地边防来看这些都包含了天文点,天文点是一个很自然的天文测量点后来命名叫天文点,天文点哨所还有一个空喀山口,没有标的是一个通道。

  解说:高艾苏在文章中写到:

  空喀山口哨卡(海拔5070米)

  9名巡逻官兵统一戴起防毒面具登车:“今天山口风力已达8级……必须要这样的‘特种着装’。”

  天文点哨卡(海拔5171米)

  这个哨卡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7%,而且没有水源,是高原反应的重症区。

  神仙湾哨卡(海拔5380米)

  在这个全军海拔最高的“喀喇昆仑钢铁哨卡”……战士们个个练有高原绝技。

  解说:这些文字记录了高艾苏艰难的采访足迹。十几年来,他走遍了中国的四大高原,成为无一遗漏的登上全军所有海拔5000米以上哨所的记者,他的经历成就了他这些生动的文字。

  高艾苏:这些地名已经和活着的这种精神连为一体了,这些地名本身就融入了我们的边防军人的故事、精神,这些人物,因为只有他们才驻守在这儿,除了他们这个地方没有人烟,写这些地名,就是换了一个方式在写他们。

  解说:在和平年代,作为军事记者,高艾苏仍然把采访重点放在亲历和体验上。他曾随空降兵体验高空跳伞,随海军潜艇深海远航。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跳伞的经历:机舱窗口外,淡蓝色的天空越来越高……现在我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空降兵,跳入蓝天不会得到任何“特殊关照”……

  高艾苏:我一直想,能够有一些新的视角,新的观察点,所以我才这样选择了,跟空军的跳伞。

  解说:伞兵跳出机舱是啥滋味?实在地说,那一瞬间我感到就像坠入无底洞。呼啸的风吹歪了我的脸,身体开始以每秒9.8米的“自由落体”速度砸向大地,并越落越快。我头脑里一片空白……

  记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体验式的方式?

  高艾苏:我觉得还是视角更独特。

  解说:高艾苏以独特的视角写道:吃饭,在潜艇上是一种训练,水兵吃饭,也和战斗的胜利相连。对每一个时代的军队来说,生活习惯都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现代海军必须有现代生活方式!

  高艾苏:我把新闻作品还是看得比较重,把记者的阅历看得比较重要,记者的其他的荣誉 评奖 表扬我觉得都是第二位的,但你经历的什么和你做了什么这些,你写过什么这个应该是第一位的。

  记者:几十年之后你重新翻阅所有的你自己写过的新闻作品的时候,你觉得它带给你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高艾苏:恩格斯那会儿有一句说得大家都很熟的话就是最先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一个记者他真是最先投入新生活的人,最先投入有意义的生活的人,每一年闭上眼一想我这一年我做了这样一些事,我写了这样一些文章,我觉得这一年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我生命没有虚度,我永远想起来我自己是一种安慰。

  解说:任长霞是警察的典型,更是一名典型的警察,她放弃了自己,不得不放弃自己……2004年4月,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不幸因公殉职。在中原大地上,她的名字被老百姓争相传颂着。当时,新华社记者朱玉被派往登封调查采访,她笔下酝酿的是一篇长篇通讯《警察任长霞》

  记者:为什么起这个标题呢?

  朱玉:不知道为什么,她给我一种非常朴素的感觉,我觉得既然她给我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也应该在整个的报道中体现她这种朴素的这种意味,所以既然朴素就不打扮,从标题到稿子全不打扮是一个洗尽千华清水挂面似的那种稿子。

  解说:朱玉采访了任长霞的亲人、同事和登封的众多百姓,让她吃惊的是,任长霞上任才整三年,就已经成为一位有口皆碑的公安局长。

  记者:在你的文章中,你觉得你所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任长霞?

  朱玉: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朴实的,甚至有时候觉得有一点女性的那种软弱,但是又有不乏那种原则的对职业,对事业,对人民,对国家非常热爱的警察。

  记者:在你写这些的时候,任长霞已经过世了,你没有办法去问她,她的感觉,但是你是一个女性记者,你是怎么去体会的?

  朱玉:当时在写任长霞的时候我上了一下网,在公安部有一个专门给公安英烈献花的一个网站上我给任长霞献了一束花儿,然后我给她留了一个言。

  记者:留言?

  朱玉:留言了,我知道她听不见,但是我希望她能听见,我给她留了一个言说,长霞 我这么写你,你满意不满意。

  记者:你为什么要这么问她?

  朱玉:因为我是觉得写一个典型很容易但要写像一个人很难。

  解说:朱玉把“写得像”作为自己这篇文章的最高境界,她所采访的每一个人都讲述了任长霞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朱玉被笔下的任长霞感动得几次落下泪来。

  记者:在写这报道的时候你有过那样一瞬间,你感觉你跟她是非常贴近的吗?

  朱玉:对、有。 她丈夫跟我说,他说从殡仪馆一路开着车回到郑州,就是登封回到郑州的过程中,他一路听的是磁带,这个磁带里全是情歌,这个情歌 这种情歌全是真的好想你,全是这些东西,他说我越听越难受,我这一路上的眼泪就没有停过,他说我一进自己的家门家里没有人了,孩子已经被亲人接走了,我把门一关我扯着嗓子我就嚎啊,拼命扯着嗓子大声哭啊,说那天我才觉得任长霞是真的死了,所以在我的稿子里最后写了一句,叫空空的屋子里想起了一个男人的嚎啕,这个时候我是觉得我所有那种感情的力量和为采访这个典型,所付出的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感情就像一个被吹得很大的一个气球一样,到最后就用这一句话就像一根针一下把这个气球扎破了,就是觉得一下子整个感情宣泄出来了。

  记者:写到那儿你是什么反应?

  朱玉:我哭啊我自己眼泪就忍不住了。

  解说:“登封缺水。但2004年4月15日后,登封陡然出现一条泪水的河!千万人的泪水冲刷着一个名字:任长霞……”朱玉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人们讲述了任长霞的故事,她用女性笔端细腻的墨水勾勒出了一个公安局长光辉的形象。

  朱玉:到最后抢救她的时候就是抛开她的腹腔她胃里一粒米都没有,这是一个空着肚子去世的一个女人,一个女警察。

  记者:在那么多关于任长霞的报道中你觉得你写的不同的地方是在哪儿?

  朱玉:如果说别人写的是一个大宴席的话,我写的是一碗家常菜,是一碗看上去很朴素的一碗粥,粥是很朴素的但是粥是最容易让人消化的,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我在写完她以后,我曾接触过她的老领导我当时问他,我说你看了我写的稿子吗《警察任长霞》,他说我看了,我哭了,我说为什么你哭了,他说我觉得你写的就是她,很像她。

  记者:这句话对你来说?

  朱玉: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这是莫大的鼓励,因为我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她写像,如果说你写得很好但是你写的不像,她不是这样的人我觉得我很失败。

  记者:写完这篇稿子已经很长时间了,你现在忘记她了吗?

  朱玉:没有。采访了这么多人和这么多事以后我再回头看一看,你的人生 你的经历会因为你采访的这些人这么多美丽的 高尚的灵魂和这么多的事而丰厚。

  记者:到那个时候如果你回头再看到这篇写任长霞稿子的时候你会怎么来评价自己所做的事情?

  朱玉:我写出了一个女警察,我还在我的稿子上写出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如果我是有才华的话,有一点才华的,我的才华 我的情感会随着这些人物永生。

  解说:“连续几个晴好天气,田野上的太阳已经有点“毒”了。近日记者转田坎采访时,额头上已挂满了汗珠……”这是《重庆日报》首席记者罗成友在稿件中描述自己采访时写到的文字。做记者十几年来,他的名字总是跟田坎联系在一起,土地是他所有新闻的来源。

  记者:你自己能记得清写过多少篇吗?

  罗成友:这个都记不清了,但都是在农村,我写的稿子,整个报道见报的稿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报道农村区县乡镇这一级的。

  记者:那你这些报道都是在田坎儿上走出来的写出来的?

  罗成友:基本上就是这样

  解说:罗成友今年51岁,他在田间地头的采访已经持续了12个年头。他每一年要在乡野间生活300多天;他的报道有80%来自乡镇区县;他走过了重庆大小近两百个乡镇,重庆日报还专门为他开辟了“成友转田坎”专栏。尽管罗成友自己在农村生活过多年,他了解农民的甘苦,但还是一次次被亲眼所见震撼着。为了尽己所能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他下定决心终生作三农记者。

  罗成友:我是一个从农民出身成长起来的一位记者,现在我有了这个机会能够用我的笔反映一下农村的真实情况,反映一下农民真正的呼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抱定(这样的想法)

  当上记者以后坚决跑农村,长期跑下去不跑其它了。

  解说:我国目前有9亿农民,关注这个庞大的群体,关注三农问题是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2年来,罗成友以平均每天一篇的发稿量持续关注着重庆的三农问题。十年前,罗成友到山区采访时发现,农民用砍伐树木烧制烤烟的办法希望尽快致富,几年下来,山上的树被砍光了,抵挡不住洪水的侵袭,但农民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罗成友立即撰文对这种发展方式提出质疑。

  罗成友:这篇文章里面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注重生态,两个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同时都要,要通过自己的调查思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有的时候对整个社会,对农村的推进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

  解说:罗成友将农村问题分成现状篇、问题篇、思考篇和创新篇分类采访调查,他所写的都是农民最关心的事情,这些文章帮了农民大忙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罗成友用踏实的步伐和纸笔跑着田坎儿,也走上了中国新闻奖的领奖台。

  记者:你这么说,你走在路上,很难有人相信,你是重庆一个大报的记者,一个很有名的记者。

  罗成友:我可以讲个故事给你听,可能两年以前,我到璧山县委宣传部去,进了电梯里面有一个女同志,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她把我看了好一会儿,因为当时背着一个采访包,布的采访包,她就问我一句,她说你是来给我们修电梯的呀,我说我不是修电梯的,我到你们宣传部去,她又把我盯了好一会儿,她说你专门给我们送报纸的啊。

  记者:你这时候会觉得尴尬或者是为自己觉得有点心酸吗?

  罗成友:不心酸,她这句话我觉得我没变,我感到很欣慰,我还是跟农民差不多,没变,如果他们真的认为我变了,我会感到一种悲哀。

  解说:由于长年在田坎上跑新闻,罗成友放弃了做主任的机会,而且把家搬到了乡镇。

  记者:现在报社给你领导的职务你说你不干,报社给你分了房子,你还住在农村,那么罗成友你想要什么呢?

  罗成友:要自己这份事业,要自己和农民、农村基层干部之间的这份感情。

  记者:你还要在这个田坎儿上跑多久?

  罗成友:只要我跑得动我就会跑我们报社也会支持我跑。

  解说: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的特大海啸让全世界震惊,有近3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生命。海啸后第三天,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作为第一批记者,赶赴重灾区班达亚齐采访灾区重建和国际救援行动。

  记者:你作为一个记者,知道海啸发生这个消息之后你的第一判断是什么?

  赵亚辉:我觉得要去现场参加这个救灾报道,等于是一个记者的一个责任,作为一个记者来讲,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在很多关键的时刻,在你该冲上去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冲上去那么可能你日后若干年以后回忆起来你会觉得非常非常遗憾。

  解说:赵亚辉曾参加过伊朗地震等大型灾害的报道,虽然同为灾难现场,但这一次赵亚辉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更加震惊。

  记者:我想你之前采访过这种国际救援的行动,应该对于这种采访的场面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等你到了亚奇灾难现场的时候那是什么感觉?

  赵亚辉:还是非常震惊,差不多半个城市都被毁掉了,眼睛看到的满眼都是零零星星的尸体

  我们在亚奇,原来亚奇有条河 很漂亮,河上都浮了几百具肿胀的遇难者的遗体,现场整个城市的味道可想而知,所以现场的情况非常凄惨让人感觉到是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

  解说: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赵亚辉目睹了班达亚齐悲惨的一切。处处是残垣断壁,灾民痛失亲人、悲伤欲绝;街头巷尾到处摆放着遇难者的棺木,昔日的美丽海滨已成人间炼狱。赵亚辉在这样惨痛的现场将一篇篇稿件发回国内。

  记者:你在哪儿写稿子?

  赵亚辉:写稿当时我是享受优待的,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东西就是一个我们携带的便携式马桶的盒子,我就把那个盒子拿过来支在地上然后我坐在另外的小纸箱子上,这就成了我的一个工作台,后来就有一个笑话说赵亚辉是坐在马桶上写稿子,每天大家看到的稿件看到的东西都是在马桶上写出来的。

  解说:在恶劣的环境下,赵亚辉及时深入地报道了我国救援队在灾区不辱使命,深受赞誉的情况。他发回了几百幅照片,传回八万字的文章。在他的笔下,震撼、痛心、欢笑、温暖、奇迹、送别,一个个普通的场面被刻画得生动、感人。

  赵亚辉:我们去救灾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是不能吃饭的,因为现场的东西你知道在灾区污染,开始有很多灾民给我们拿东西想让我们吃 我们不吃,后来有一个灾民意识到这个情况,就拉着我们救援队员的手拉到他们家后院,从树上摘下了那个红毛丹,是一种水果,从那个树上现摘下来让我们吃,我们大家都非常感动,我们大家都吃了,都吃了那个红毛丹,觉得心里非常甜,我觉得其实他们感受到这种爱的时候他也会把同样的爱给你。

  解说:这次印度洋海啸波及的受灾地区遍及亚洲和非洲的十几个国家,世界各国媒体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报道这场灾难。

  记者:你知道你是代表了中国的媒体记者的一员,你在那个灾难的现场看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同行的时候心里会有什么感触吗?

  赵亚辉:大家现在面对的东西是一样的,因为你代表中国所以你要做的不能比他们差。

  记者:在你最终离开亚奇登上飞机的时候你那时候是怎么评价?

  赵亚辉:你这十几天所做的一切,我觉得我尽到了一个记者的本分。

  记者:这个本分是什么?

  赵亚辉:就是到现场去把看到的东西报道出来。

  解说:2004年8月,赵亚辉随中美联合冰川科考队,前往喜马拉雅山进行冰川科考。在海拔7694米的冰川上他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赵亚辉:当时因为科学家要到主冰川上去作业,去进行工作,我要到现场去看他们怎么工作,把那些东西拍下来,因为我和他们又失散了,我当时体力已经消耗得很严重了,我把矿泉水 吃的很多东西都扔掉了,身上只背了一个相机,甚至当时有一度我想把羽绒服也扔掉,但后来很庆幸没有扔掉,在走到下午差不多四点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到极限了。

  解说:经过1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赵亚辉终于走到了主冰川完成了拍摄任务,而为了减轻重量,他所携带的物品也几乎都被扔光了。

  记者:你不是科考队员你甚至不是一个职业的探险家,你只是一个记者,你为什么要这么要求自己?

  赵亚辉:你只有到新闻现场去,你才能我觉得才能写下最有生命力的最真实的新闻作品。

  解说:今年2月4日深夜,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记者、主持人向菲正在准备直播节目的时候,一条短信引起了她的注意。发短信的人自称是一个罪犯,不知何去何从。

  记者:你当时怎么注意到他这条短信的?

  向菲:他那条短信我觉得特别地明显,就是在节目之前我就发。

  记者:说实话你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短信的时候,你心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当真?

  向菲:我觉得应该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可信度,他的话语都非常得准确,我觉得应该是思考了很久发的这条短信。

  解说:向菲马上请导播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发短信的人,第二天他接到了这个人的电话。

  向菲:我说你叫我向菲姐那我叫你什么呀,他找了一个折中的方式,朋友们叫我辜三儿,就是两三秒当中,我觉得通过他的这样的这种表达的这种方式能够感觉得到这个短信的可信度

  就又上升了一些。

  解说:在几次通话后,向菲确认化名为辜三的辜海军的确是一名涉嫌杀人并且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于是向菲开始和辜海军之间不断的通话交流,是否要去自首是他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记者:但是你比如说自首的念头,包括自首可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一些好处,也许他们在脑子里想了很多年了但是最终都没有下这个决定,你也知道他们的顾虑所在,你从哪儿开始呢?。

  向菲:还是从他们心灵最软弱的地方开始,你说他有没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肯定有,但是你说他有没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地方,他同样有。

  记者:你认为是什么?

  向菲:对亲情对爱情的渴望。

  记者:你怎么感觉的到呢?

  向菲:向菲姐,你别以为我们这样的人不懂爱情,我跟我老婆的感情你是不懂的,就这些所有的一切让你觉得他身上有许多跟我们一样,只是很可能被一些重重的外壳给包起来了。

  记者:你是一个记者,你能帮助他什么?

  向菲:我觉得至少我可以告诉他,你的这些东西可以全部回来,用你的什么方式,用你自己投案自首的方式,而投案自首很可怕吗,不可怕,因为你既然都想放弃生命了,难道你还怕自首吗。

  解说:向菲和辜海军的通话持续了13天,终于向菲等到了辜海军的最后决定。

  向菲:应该是在大年初三的时候他自己说,向菲姐 我现在在火车站,我打算订票到北京,我说你到北京干吗,投案自首,这是他自己说出来的。

  记者:你听了这句话当时?

  向菲:特别地欣慰,真的特别欣慰,就是那种水到渠成,也不是特别意外,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解说:2月17日,在向菲的陪同下,辜海军投案自首。5天后,向菲通过电波讲述了辜海军的故事《抉择》。

  记者:在这当中究竟是什么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向菲: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他觉得他还是一个可以挽救的人,他还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向菲:在一个十字路口徘徊了12年,辜三儿在这个十字路口给自己选择的时间的确是太长了,其实从他开始逃亡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解说:向菲没有想到,在特别节目《抉择》播出之后,又有两位涉嫌杀人的犯罪嫌疑人以同样的方式向她求助,电波成了他们彼此信任的桥梁。在向菲的劝说下,三名犯罪嫌疑人最终都选择了投案自首。

  记者:在你看来做一个这样的节目,做一个这样节目的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向菲:要对得起自己的受众,不管是听众也好,观众也好,读者也好。

  记者:怎么就叫对得起呢?

  向菲:不能够无视他们的存在,不能够轻视他们,听众给你的来信,我觉得只要是在我回复的范围之内,肯定是要亲笔回复邮件,哪怕我只写两个字,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哪怕只有两个字的回信。

  记者:你觉得代表了什么?

  向菲:我觉得代表是你相信我,你真诚地对我,我收到了,我也要真诚地对你,哪怕只有两个字,就是这么简单。

  演播室:我们的采访虽然只涉及到了六位记者的亲身经历,但是他们的热情、勇气、道德责任和敬业精神却发球中国七十五万新闻记者。在记者节来到的时候,也许很多记者还在去往采访的路上,也许他们正在某一个新闻现场记录着最真实的声音,但是不管他们身在何方,我们祝愿每一位记者节目快乐、幸福平安。

  总制片人:梁建增 关海鹰

  制片人:张洁

  编导:仲伟宁

  记者:柴静

  摄像:李季 席鸣

  录音:李宏卫

  助编:刘涛

  解说:姚宇军

  责编:郑刚 王琦冰

  合成:刘昕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孙金岭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转自搜狐




共找到570,587 个相关网页.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国内 新闻推荐

·辽宁发射21枚火箭催雪 沈阳降今冬第1场雪(图)
·北京将高效利用土地 地铁沿线拟建新经济适用房
·多项新规今实施带来深刻影响 禁止性骚扰首入法
·中韩拒绝与日双边峰会 三国领导人会议可能取消
·南国都市报-搜狐年度策划:梦想2006大型征集活动
·实话实说征集创新梦 怎么看刘翔家获评五好家庭
·上海天价手机号码炒到16万元 号虫操纵市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