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生活中福尔斯个性害羞,喜欢离群索居。自从1968年以来,他就一直住在海边一座能眺望英吉利海峡的屋子里,过着隐居式的生活。2003年,福尔斯接受《卫报》采访时曾说:“我知道我有着坏脾气的名声,我并不想否认这点。作为一个作家,或多或少都有点自我,而且都会被他的读者迫害。他们希望看看你,希望和你说说话,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会让人焦躁不安。我非常鄙视那些爱慕虚荣,渴望名声的作家。”
今年早些时候,福尔斯出版了自己的日记。一位阅读过该书的评论家说:“他厌恶自己的父母,几乎容不得人。他有时很自负、易怒,有时又沮丧、孤僻。他对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进行了很多恶毒的批评。”为此,福尔斯的第二任妻子莎拉说:“现在有许多关于约翰的误解,例如他是一个隐士。实际上,他希望与人们接触,热爱生活。每次我去超市购物时,他都会说:‘我也能去吗?’”
1926年3月31日,约翰·福尔斯出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父亲是一位成功的烟草商人,母亲则是一名教师。英国的乡村是迷人的,少年福尔斯对家乡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种无尽的神秘和美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与此同时,福尔斯与父母的关系也比较疏远,他曾说:“我好像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家人中没有一个有艺术细胞,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就经常听到父母嘲笑毕加索是‘一个不懂画画的家伙’,他们的无知令我恐惧。”
从小就害怕成为凡人
福尔斯从小就害怕成为一个普通的凡人,他发誓要获得“艺术上的不朽”,以逃避被湮没在茫茫人海中的命运。上中学时,他是学校里的优等生。二战时他应征入伍,在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两年,任中尉。在此期间他被送往爱丁堡大学进修。战后,福尔斯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法国和德国文学,对法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福尔斯很崇敬法国的存在主义作家阿尔伯特·加缪和让-保罗·萨特。他就读于牛津大学时,谈论存在主义已经成为哲学界和文学界的时尚,这两位法国作家也在欧洲大陆有许多追随者。(来源:广州日报)